北齐兰陵王高长恭的长相史书并无详细记载,《北齐书》笼统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概括为“才武而面美”。基本信息是容貌出众,但“柔”和“美”显然不适合形容男人,应该偏女相。一些后人笔记也印证了这一特质兰陵王历史资料: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他“貌若妇人”,缺少男性的阳刚。《隋唐嘉话》说他“白类美妇人”,又多了一个“白”,女性特征更加明显。
高长恭容貌突出是有基因传承的,他爷爷高欢和奶奶娄昭君就是帅哥美女。鲜卑籍女子娄昭君出阁前说媒的踏破门槛,长相自然吸睛。而“长头高颧,齿白如玉”的高欢更是帅到没朋友,迷得娄昭君瞅一眼就非他不嫁。高长恭的父亲高澄12岁时“神情俊爽,便若成人”,十足一个小帅哥。高长恭可能继承女性基因多一些,所以偏阴柔,但也并未基因突变成娘炮,依然保留着“才武”兰陵王历史资料、“心壮”的男人气质。
北齐高氏是鲜卑化的汉人,崇尚彪悍的异域风兰陵王历史资料。高长恭这种如今被热捧的小鲜肉长相在当时并不吃香,战场也不是耍帅的舞台,所以他打仗才总戴一副狰狞面具,以弥补威慑力的不足。
燕过紫禁城简单介绍一下兰陵王的生平和结局。
兰陵王生平高肃,原名高孝瓘,字长恭(以字行),北齐宗室、名将。
高长恭是北齐政权的实际建立者高欢的孙子,高澄四子。生母身份低微。公元560年,受封兰陵王。
高长恭是北齐政权的重要功臣,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数次击退北周。公元564年,高长恭率500骑兵解除了北周军队对于金墉城的包围,此次战役中,高肃声名远播,士兵为了讴歌他,即后世的《兰陵王入阵曲》。公元571年,与北齐另一名将段韶讨柏谷、攻定阳。后高长恭获任大司马、太保。
高长恭相貌异常俊美(貌若妇人),文武双全,被认为是北齐晚期最杰出的将领。因其容貌过于俊美,担心作战时无法震慑敌人,于是经常戴面具入阵,堪称传奇。
兰陵王结局高长恭后来感觉到功高遭忌,决心隐退,但是终不能成。公元573年,北齐后主高纬因忌惮高长恭,派使者鸩杀高长恭。是年,高长恭年仅33岁。
高长恭与段韶、斛律光一起,被称为北齐三大名将。
感谢您关注燕过紫禁城的原创回答。欢迎您关注燕过紫禁城的头条号,浏览更多原创的文史类文章。谢谢!
历史上的兰陵王是被皇帝赐毒酒而死。而长相是否俊美还有待考证。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声望极高。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
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因担心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收取贿赂,聚敛财物,后来高长恭向相愿询问解决的计策,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
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后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兰陵王是否真的俊美还有待考证。
当代作家梅毅:“兰陵王虽勇猛绝伦,智力超常,但由于不是嫡子正统,所以后世记载相对较少,但很多野史根据‘免胄示之面’一句,演绎出兰陵王因长相俊美、惟恐在战场上无法威慑敌军的说法,则颇有想当然的成分,虽然北齐皇族高家是鲜卑化的汉人,不乏各民族通婚,从而出现英俊混血儿的可能性,但史书对于兰陵王生母并无记载,以一句孤证推断并不严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