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可以肯定,中国人依然不会出现在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上诺贝尔奖金。至于为什么,因为诺贝尔奖早已违背了诺贝尔设立奖项的初衷,成为西方国家手中的政治工具。这一特征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谁反对共产主义,谁反对中国,谁就能引起评委会的特别关注,获奖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国不缺乏优秀乃至于天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但面对中国时,就会选择性失明。中国目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两个人,莫言并不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屠呦呦获奖的成就也是很早以前的成果,他们获奖只是西方对中国痴迷诺贝尔奖的一种安慰,依然消除不了西方对中国顽固的偏见。与其关注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倒不如继续壮大自己的科研队伍,扎扎实实做好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放弃对诺贝尔奖的迷信,得奖勿喜,不得奖勿悲,要坚定的走自己的道路,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谢谢邀请诺贝尔奖金。当下又到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季,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名得主,分别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他们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38万)奖金。此外还有"和平奖"、"文学奖"、"化学奖"、"医学奖"需要颁发,人们难免好奇,"诺奖"已经颁发了120年,还剩多少钱?够不够发?在此我告诉大家不必担心,因为"诺奖"不差钱!
一、1896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意大利不幸逝世,根据遗嘱将留下的3158.72万瑞典克朗(今天约合17.94亿瑞典克朗)用于五类诺贝尔奖的发放。1900年成立了诺贝尔奖管理基金会,将基金分作两部分,即"奖金基金"和"管理基金",分别用来支付行政办公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费用以及五个奖项奖金。经过100多年的消耗,2019年底诺贝尔基金会居然还有市值49亿瑞典克朗的投资资本,相比成立时资产增值了100多倍。大家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究竟是怎么管理资产的,竟然这么能赚钱诺贝尔奖金?事实上,诺贝尔奖金也曾差一点就被"花光",到了1923年,该奖一度缩水至11万克朗。自1901年第一次颁奖后,后期大部分颁发的"诺奖",金额都只有第一年的30%到40%,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成了"无米之炊"。
二、转机出现在1953年,当年瑞典实行免税政策,基金会还被政府批准允许自由投资股市和不动产,包括债券和抵押贷款,投资策略也从保守转向积极。因此诺贝尔基金会就把资产交给了著名的国际基金机构管理。到了1991年,当年诺贝尔奖金额达到600万瑞典克朗(约合今天的883万瑞典克朗),在时隔近90年后,第一次恢复到与第一笔奖金基本持平的金额。此后一直保持着每年800万瑞典克朗以上的标准,到了2020年又提升到1000万瑞典克朗。"诺奖"基金会认为,只要达到3.5%的年化收益率,就能够跑赢通涨,可以维持"诺奖"未来的开销。为此,"诺奖"基金会严格规定了各类资产的持有比例:如股票类为55%;固定收益类为10%;房地产类为10%…不得不说,"诺奖"基金会在金融领域还真是个操刀能手,令人不服不行!
起初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存在瑞士银行的巨额遗产,拿利息来给获奖者发放奖金。 这是诺贝尔生前的遗愿。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
诺贝尔当初留下来的3100万克朗,随着发放逐渐减少。于是开始投资一些国债等稳定产品。
但是,随着通货膨胀的原因,原有的诺贝尔遗产已经不足以支付诺贝尔奖金了,所以,诺贝尔基金会就开始投资房地产等项目。1953年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开始投资股市以及不动产。幸运的是基金所投的时期正值股票牛市和房地产大热时期,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快速增值,简直堪称投资界典范。
据有关数据可知,截止到2019年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市值已经达到了49亿瑞典克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