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宦官专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明朝宦官:
第一,维护和巩固皇权的需要明朝宦官。明成祖朱棣时,由于在夺取皇位的战争中,朱棣买通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向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朱棣上台后,极力的拉拢、重用宦官,尤其是有才能的宦官(比如郑和)。明朝从朱棣开始,宦官有了出使、监军、镇守地方及掌管特务机关等权力。纵观明史就会发现很多大宦官都担任过要职,比如大宦官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笔者认为,明成祖为宦官专权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第二,皇帝不爱工作,让宦官帮忙干活。明朝中期以后,大多数皇帝就不热爱工作,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信任的宦官。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实在太忙,就加强对身边太监的文化培养,帮自己朱批文件,我想他当初也只是想偷一会儿懒。但是到了他的后代那里,比如嘉靖帝明朝宦官、万历帝这些败家子那里就更是懒得工作了,想修仙的去修仙去、想修豹房的修豹房、想当木匠的当木匠。这些个皇帝觉得内有宦官、外有内阁,索性就自己享受人生去了。这时候宦官更趁机揽权,势力膨胀,宦官专权的局面不断扩大。
第三,宦官缺乏权力的制约和法制的保障。明太祖朱元璋把宦官不得干预朝政的规定不仅定为祖训,还把它制成铁牌立于宫门外,其用意就是要告诫子子孙孙,谨防宦官专权。但他的后代皇帝根本没当回事。比如明熹宗时,魏忠贤独揽朝政。他可以直接批阅奏章和传布圣旨,对文武百官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些逢迎拍马的官员,称呼他为“九千岁”。魏忠贤的爪牙遍布各地,谁说他一句坏话,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宦官专权发展到了顶峰。因此明朝成了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一个朝代。
魏忠贤是河北沧州肃宁人(北直隶肃宁人),是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手下的大宦官,得势时权柄熏天,时人送绰号“九千九百”岁。
魏忠贤在年轻时是街头的混混,由于赌博输了钱,26岁时为了躲债挥刀自宫当了太监。
在我们印象中,由于太监不男不女,嗓音会变细,胡子会脱落,题主说魏忠贤画像有胡子我却没搜到,按照常识来说魏忠贤不可能有胡子。
有没有胡子的画像并不重要,毕竟画师怎样画谁也左右不了,重要的是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太监?
野史传闻魏忠贤在自宫的时候没有阉割干净,说留下了一粒睾丸,得势后和朱由校(天气启皇帝)的乳母客氏厮混。
客氏长得很漂亮,小时候的朱由校吃她奶长大,长大做了皇帝朱由校产生了恋母情结,对乳母言听计从,任其胡作非为。
刚进宫的魏忠贤看到这一切,心想只要抱住客氏的大腿自己将飞黄腾达。
魏忠贤脑袋很聪明,用手段干掉了和他竞争的太监,踩着前辈太监的肩膀迅速上位,加上客氏阴狠毒辣,二人臭味相投厮混到了一起。
魏忠贤借助客氏的受宠得到了明朝最高权力,朱由校乐得有人帮自己,他腾下功夫开始专心致志研究木匠活儿。
前面咱也说了,魏忠贤没割干净,客氏又淫荡无比,二人淫乱后宫搞得乌烟瘴气,到后来天启皇帝干脆让二人结成了“对食夫妻”,这样就堵住了悠悠之口。
所谓的“对食夫妻”,就是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结成表面上的家庭在一起吃饭。“对食——面对面吃饭仅此而已”。
有的还会收养子女,看上去像一个家庭,实际没有夫妻意义。
按照野史来说,魏忠贤不算一个真正的太监,体内依然有雄性激素分泌,长胡子也在正常范围内。
不过画师为忠贤画像不大可能画出胡子,画出胡子不是向天下昭告魏忠贤是假太监吗?欺君之罪——即便是权力熏天的魏忠贤也承担不起。
综上所述,题主可能是看错了,画像肯定不是魏忠贤的。
(客氏)
至于魏忠贤有女儿并不奇怪,明清后期太监在宫中结成“对食夫妻”很普遍,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养女人就可以。
太监甚至在民间娶妻有子女也不鲜见,皇帝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过太监的子女都不是亲生的,都是收养的。
从理论上来讲,魏忠贤具有生育能力,有亲生女儿也不奇怪,不过我认为魏忠贤的女儿是收养的。
文/秉烛读春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