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是不是鬼节在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将农历七月十五视为鬼节,但七月十四是最凶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门就要关,农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烧纸,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尽量早回,而真正的烧纸祭拜是在七月十五。
7月14日鬼节由来
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7月14日定为鬼节原因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群汉人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
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而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现在中国佛教界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
鬼节说法一
相传南方原并无中元节,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但为何南方过的中元节是“七月十四”而不是“七月十五”?有这样一种传说是:大约在宋代,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逃。但就在逃走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把祖宗带走?按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重阳和中元节祭祀祖先时,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能跟着灵牌走。此时离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但他们已经等不及。
七月十五鬼节禁忌,为了聚拢祖先们的亡灵,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把祖宗的亡灵集中起来,然后带着祖宗牌位逃往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逃往南方的汉人就把中元节改为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过。现在,“七月十四”已经是许多南方汉人和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鬼节说法二
据查,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四,北方人过的节是七月十五,都叫中元节,即鬼节。南方人之所以在七月十四过节,是因为以前外敌入侵,为了避免因过节而被敌人一网打尽,先人们就把节日提前了一天。鬼节习俗复杂,有的地方是十四,有的是十五,甚至有十三十二过鬼节的。有的地方是要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择吉日祭拜“家仙”和祖坟,因此会选在十三或十四。
中元节其实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这天不仅被称为鬼节,还被称为盂兰盆节。不同人对这个节日的叫法不同,而鬼节主要源自于汉族的传统民间信仰。
中元节,鬼节和盂兰盆节是三个几乎一样的节日,就是叫的“人群”不一样而已。
“中元节”,是道教对于鬼节的称呼。在道教的理念中,世界由三个基本元素:天、地、水构成,即“三元”,三者称“官”,这三官是三个巨牛的大神,分别于三个时间段降临人间来视察: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
很明显,中元节是地官巡游人间的时间,地官主要是去阴间,超度孤魂野鬼。
而“鬼节”主要是汉族的传统民间信仰,传说阎罗王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这时在坟墓里蜗居了一整个春夏的孤魂野鬼们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享受人间亲人的香火供奉。
而到了七月半时(也有说是最後一天),鬼门关就会重新关闭,而这批孤魂野鬼又得重新返回又闷又潮的坟墓之中。
盂兰盆节是佛教对于鬼节的称呼。盂兰是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非常痛苦的样子,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用此器皿来供奉可以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元节与清明节不同,清明的“鬼”其实就是先人,但中元节的鬼却有饿鬼和祖先两种含义。
清明节和鬼节的区别:
根据民间习俗,清明、中元两大鬼节是有区别的,二者的差别就是由阴阳五行观念造成的。
清明节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扔馒头啊烧纸啊放河灯啊念经啊超度这些无人祭奠的亡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