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剑桥王美莼事件。我在回答《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个问题时,谈到过一点“坑儒”故事的建构过程。根据古籍记载,结合后世历史学家的研究,秦始皇“坑杀”对象主要是方士,而不是儒生。

剑桥王美莼事件:焚书坑儒,“坑”的到底是不是方士

(一)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交代完秦始皇“坑儒”的起因后,说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这里说被“坑”的是“诸生”。

剑桥王美莼事件:焚书坑儒,“坑”的到底是不是方士

《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说被“坑”的是“术士”。班固的《汉书·儒林传》几乎照抄的《史记》的记载,书中写道:“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班固还是在说被“坑”的是“术士”。

剑桥王美莼事件:焚书坑儒,“坑”的到底是不是方士

“诸生”是什么人呢?

剑桥王美莼事件:焚书坑儒,“坑”的到底是不是方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子扶苏劝谏秦始皇不要“坑儒”时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有人据此认为,既然诸生“皆诵法孔子”,那么“诸生”当然就是“儒生”了。

汉太史公司马迁

“术士”又是什么人呢?我们现在说“江湖术士”,指的是搞占卜、炼丹、算卦这类活动的人,大致就是先秦时期的方士。但先秦时期的术士范围要大得多,大致包括儒、道等各家有学术的人物。有人据此认为,《史记》《汉书》等古籍中记载的坑杀“术士”,自然就包括儒生在内。

后世建构出秦始皇“坑儒”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这些记载。但是从事件的前因后果上看,触怒秦始皇的方士群体;“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后,以儒生为主的“博士”,如叔孙通这样的人,继续在秦朝做官,到秦二世时期还可以参加皇帝召集的廷议。可见,“坑儒”事件并不是针对儒家,也不是政治案件,而是一起因方士们欺骗秦始皇和说秦始皇坏话,秦始皇泄愤搞的一起刑事案件。只是由于记载中“术士”“诸生”两个词指代含混,导致人们对此事件中被“坑杀”的对象众说纷纭。

(二)后世对“坑儒”对象的认识汉代“剧秦”思潮流行,而且已经“独尊儒术”,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一般认为,到了东汉魏晋时期,建构出秦始皇“坑儒”的故事,认为秦始皇坑杀的是儒生群体,目的是针对儒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这种认知流行千余年,但仍有人认为坑杀的是方士。如明代张燧就认为秦始皇并非不喜欢儒生,“坑儒”事件是因为方士卢生等私下议论秦始皇才造成的。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坑儒”杀的是方士,但从他的意思中可以推断,他倾向于秦始皇“坑儒”杀的是方士。明代另一位大儒于慎行则直接指出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而不是儒生,直接提出秦始皇坑杀的“皆卢生之徒也,坑之诚不为过”。

明代帝师于慎行: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

近代梁启超同样认为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他指出,秦始皇所坑者咸阳四百余人耳。且祸实肇自方士,则所坑者什九皆当如汉时文成、五利之徒,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文成、五利”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李少翁、栾大,两人用装神弄鬼的方术欺骗汉武帝,最后都被汉武帝所杀。可见,梁启超认为秦始皇坑杀的就是方士,而不是儒生。钱穆也认为,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废儒,坑杀的主要是方技之流。

梁启超:秦始皇坑杀方士,杀得好!

另外,也有人认为“坑儒”事件本身就不存在。这种观点以《剑桥中国秦汉史》为代表,该书参考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后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长期以来对这个传说(即坑儒说)毫不怀疑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传统上对秦始皇的恐惧。可是客观的考察表明,有充分的根据把它看作虚构(颇为耸人听闻的虚构)的资料,而不是历史。”

这也可以看做一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即使“坑儒”事件确实存在,那么坑杀的对象也主要是触怒秦始皇的方士之流,而不是儒生。当然,在方士们互相揭发的情况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儒生被牵连进去。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此事件之后,秦朝对儒家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任用儒生在朝为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