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国家的需要。如此荒谬、无耻的说法出台后,可以为统治阶级遮羞。显而易见地,安史之乱后,主导大唐舆论方向的依然是李姓宗室的诸色人等。只有把大唐衰落的的责任推给杨贵妃,李隆基受到口诛笔伐的机会就减少了,李姓后人在指导御史们编写历史时,才敢于列入那段惨淡的经历。否则,史书怎么写杨贵妃叫什么?谁敢写?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帝王都是爱面子的动物。走下坡路时杨贵妃叫什么,如汉武帝一样进行反思的毕竟很少。纵使帝王想承担责任,恐怕他的儿孙也不会给他机会。于是,亡国的责任就由杨贵妃来承担,反正人已经死了,没有谁会替她翻案。只要能顾着皇家的脸面,管她的身后名干嘛呢?历史从来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有资本,谁就可以浓墨重彩。只为利于自己的统治。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2杨贵妃叫什么。杨玉环对安史之乱确要负一定的责任。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1)杨贵妃尽管无皇后的名分杨贵妃叫什么,但实际享受着超越皇后的待遇。即然得到了权益,她就应该尽皇后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提倡节省,拒绝奢靡,为后宫作好表率,不应该一骑红尘妃子笑。她还应该劝诫皇帝,少近女色,勤于政务。结果呢?这一点小杨 没有做好,夫唱妇随了。所以,特提出批评。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2)既然皇帝对自己一往情深,自己就应该像阴丽华一样管好家人,让杨氏家族懂得感恩报恩,为李唐建设服务。小杨同志做的也差强人意杨贵妃叫什么:其堂兄杨国忠如日中天时,身兼四十余职,不仅嫉贤妒能,还专权结党。杨家的其它兄弟姐妹,也绝非善类。形成了一人升天,仙及鸡犬之势。最后连王子公孙见到杨氏家庭的人也敬畏三分。这点小杨恐怕难辞其咎了。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3)安禄山与杨贵妃是否有肌肤之亲不敢乱下断语!但有零距离的接触。她为之做过洗礼,他喊她过干娘,安禄山得势与她有一定的关系。后来军事叛乱安打的旗号之一,就是自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 这不牵强附会,纵使杨贵妃真不懂政治,最低能分辨好坏人吧?为什么事先一点觉察也没有呢?不言而喻,享乐至上导致了杨贵妃的无原则,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唐。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所以在马嵬驿兵变时杀了杨国忠,人们依然不善罢甘休,非得处死她,六军才发。我想,当时将士们早看穿了这一点。

当然,称杨玉环红颜祸水,并非说她要为盛唐转衰负主要责任。好色的公公处心积虑要得到自己的肉体,利用权势与手腕,逼迫自己成为他的女人。在当时,她是没有拒绝的力量与本钱的。李隆基身为君王,曾经发动过唐隆政变,除掉了不可一世的韦后。又发动过先天政变,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后来还君臣联手,开创了开无盛世。如此精明威武的人,最后耽于享乐,把智慧用在声色犬马上。连大唐名相张九龄都无能为力,何况,杨玉环这位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呢?分析这个问题要本着唯物辩证的观点,要一分为二。

杨氏家族虽然系出弘农杨氏,极有可能与隋朝皇族同宗,但到唐玄宗年间,杨家凋零成破落户,唐玄宗看重其家族的说法站不住脚。其实,到武周时期,中国的门阀士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豪门大族已经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皇权也不需要门阀大族的支持了。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杨贵妃本人确实有突出的才华,主要表现在音乐方面,她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弹得一手好琵琶。不过,这也不是她被唐玄宗看中的原因,宫廷也不缺少音律高手。唐玄宗看上杨贵妃,没有其他理由,就一点:美色填补他的空虚!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没落的杨氏家族,不可能进入唐玄宗法眼弘农杨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门阀士族集团之一,诞生出了隋朝皇族。杨贵妃的高祖杨汪,在隋文帝时期位列上柱国、吏部尚书、尚书左丞、戴国公,是隋朝政治最核心的人物之一。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隋炀帝被弑杀后,杨汪“站错了队”,他与拥立杨侗的王世充互为表里,争夺天下,结果兵败死于李世民之手。隋朝的灭亡和杨汪的死,标志着杨贵妃一族迅速走向衰落。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从杨贵妃的曾祖杨令本起,杨家开始过起了漂泊的生活,他从陕西弘农迁徙到山西蒲州。杨令本在贞观年间,曾经做金州和忻州刺史,大概相当于地市级长官,四品上下。显然,杨令本跟他父亲,差得天上地下,一名普通官员而已。

杨贵妃叫什么:杨贵妃明明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呢

杨贵妃的祖父叫杨志谦,历史上只留下了个名字,具体事迹空白。杨志谦有三个儿子,长子杨玄琰,即杨贵妃的生父;二子杨玄珪,事迹不详;三子杨玄璬,即杨贵妃的抚养人。

杨志谦有个哥哥叫杨友谅,杨友谅的孙子,就是后来的奸相杨国忠!也就是说,杨贵妃与杨国忠有同一个曾祖杨令本,其实血缘关系有点疏远。

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戸,即负责户籍管理的低级官员,从七品芝麻官,杨贵妃就出生于蜀地。开元十七年,杨玄琰因为犯罪下狱,最后死在狱中,留下了四女一子。

杨玄琰去世的时候,杨贵妃才十岁,被叔父杨玄璬收养。杨玄璬是河南府士曹参军,也是个从七品芝麻官。父亲死后,杨贵妃便离开蜀地,随叔父定居于河南。

通过以上杨氏谱系列表就可以看出,杨贵妃家族是王小二过年,日渐没落。到杨贵妃这一代,有具体记载的男丁都少得可怜,她的亲弟弟估计去世早,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这种家族,怎么可能进入唐玄宗法眼?事实上,杨国忠后来的发迹,是源于杨贵妃的得宠,杨贵妃近支男丁太少,才便宜了杨国忠。而不是杨家人有多牛,杨贵妃才被唐玄宗高看一眼。

门阀士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唐玄宗不需要门阀提问者可能还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历史事实:到唐玄宗年代,门阀士族已经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皇权的支撑不再需要门阀集团!

中国自西汉末年开始,士族集团形成,到东汉,这股势力逐渐变成门阀集团,垄断了官场。魏晋南北朝是门阀集团的高峰期,尤其是南北朝,门阀集团成为左右皇权的顽疾。

北周宇文家族、隋朝杨氏家族、大唐李氏家族,他们之所以能够改朝换代,就是因为得到了门阀集团的支持。

改朝换代需要门阀集团支持,但坐上皇位后,门阀集团又成了皇权的肉中刺。自隋朝建国伊始,杨坚就一直致力于削除门阀势力,他开创的科举制,就是想打破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桎梏,代价就是亡国!

大唐也是如此,自高祖李渊,至高宗李治,一直致力于打击门阀势力。最后,在女强人武则天手中,门阀集团彻底灰飞烟灭。

所以,本质上来说,门阀集团是皇权的天敌,唐玄宗不可能再逆历史潮流,培养自己的死对头。除非皇权遭遇重大危机,饮鸩止渴或许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开元年间,正是大唐鼎盛时期,唐玄宗怎么可能看重所谓的某个家族?

杨贵妃的才华也不是吸引唐玄宗的始因据记载,杨贵妃有着比较深的文化修养,精通音律,善歌舞,精于琵琶演奏,似乎她的这个才能,应该被梨园高手唐玄宗所钟情。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杨贵妃的这个特长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更没有因此让她的声名远播。

杨贵妃在来到唐玄宗身边前,恐怕都不一定知道杨贵妃有这个才能。在李隆基的后宫,他有的是音乐大师为伴,说唐玄宗被杨贵妃才华所折服,太牵强附会。

不过,杨贵妃的这个才华,对她后来宠爱不衰有很大帮助,这是肯定的。唐玄宗有了杨贵妃后,他就沉溺于梨园歌舞,甚至亲自参与编曲编舞,由杨贵妃当女一号。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很多,唐玄宗的怠政也始自于这个阶段。

唐玄宗的孤寂,被杨贵妃美色填补唐玄宗看上杨贵妃,无非是在他最孤寂的时候,被杨贵妃的美色,及时填补了那段空虚。

功成名就的唐玄宗,对政事的热情大不如前,最钟爱的武惠妃又不幸去世,唐玄宗的心灵,瞬间出现了真空期。这时候有人进言:“寿王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一句话点燃了唐玄宗的欲望!白居易《长恨歌》说的透彻:“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杨贵妃的美色,深深抓住了唐玄宗的心。

其实,这并非是这对公媳第一次见面。李瑁迎娶杨贵妃,还是唐玄宗亲赐的。不过那时候武惠妃尚在世,老皇帝的感情很“丰盛”,所以也觉察不到儿媳有多美。

按照王阳明的心学,世界其实是心的映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展现在他眼中的世界。同样天生丽质的杨贵妃,当唐玄宗出现真空期时,他迫切需要有人帮他填补,杨贵妃的美,立刻显现出来。

这种迫切的心情,让他忘了俩人之间,还隔着世俗的巨大障碍!

综上所述,唐玄宗看重杨贵妃,跟她的家族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她的家族因为她才获得圣眷。跟她的才华也没关系,她的才华是在后期才得以展现。原因只有一点,杨贵妃的美色,及时地填补了唐玄宗空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