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霍去病去世时几岁。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一、霍去病其人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时还年仅23岁;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霍去病的死,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这里并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重点描述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很伤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对于霍去病的死因,《史记》中没有记载。但是司马迁死后,《史记》在流传过程过程中散失了十篇。西汉后期史学家、经学家褚少孙进行了补充、修葺。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二、霍去病射杀李敢探究李敢是飞将军李广之第三子,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封关内侯。根据《史记》记载,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在漠北之战中,李广因迷失道路,延误战机,最后愤愧自杀。元狩五年(前118年),李敢认为卫青对其父李广之死负有责任,便打伤卫青。卫青虽然没有伸张此事,但他还是被外甥霍去病得知。在一次甘泉宫狩猎上,霍去病将李敢射杀了。由于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宠信的人,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至于霍去病的死,与李敢的死应该没有关系。

如果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能彻底消灭匈奴吗

不能!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天才,有时候真的能改变历史,但是匈奴不仅仅是历史。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从前133年马邑绝亲开始,汉匈战争正式爆发。随后,在汉武帝的指挥下,卫青、霍去病等优秀的统帅,带领汉朝大军对匈奴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在武帝一朝的将领中,霍去病是最奇特的。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首先,他出道很早。17岁时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率领800骑兵斩获敌人2028人,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其次,他用兵如神。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骑兵5万出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多里,歼敌70400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兵锋直逼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最后,他很短寿。前117年,23岁的霍去病就与世长辞,结束了辉煌和短暂的一生!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所以历史上无数历史学家对霍去病的趋势无限遗憾,如果霍去病多活几年,汉匈战争的局势或许更加有利。

霍去病去世时几岁: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他射杀掉李敢是否有关系

那么,加入霍去病多活几年,能够彻底消灭匈奴吗?“静夜史”认为不能!原因如下:

1、匈奴居无定所,汉朝无法固守

匈奴,是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在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中,匈奴是夏朝人的后裔。

匈奴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于鄂尔多斯地区,随后开始将势力拓展到整个漠北地区。战国时期,匈奴开始不断南下威胁中原,秦赵燕三国分别修筑了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

前209年,即秦朝末年,草原上诞生了一位雄主,即冒顿单于,随后匈奴实力达到极盛,这一趋势一致延续到前128年。

匈奴人天生善骑射,是天生的战士,这让他们具有了极强的机动性和极大的破坏力。

前133年马邑绝亲,拉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汉武帝先是收复了河套平原,将随后收复了河西地,逐渐将匈奴逐出中原。

但是,匈奴虽然丧失了河套平原这样丰腴的土地,但是他们可以退回漠北养精蓄锐然后重新南下,甚至可以西去西域抢劫西域的城邦国家。

此时的匈奴不仅仅是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更有左右地区形势的能力,和日后的突厥差不多。

为了彻底围堵匈奴,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要联络被匈奴驱逐的月氏一起合围匈奴,史称“张骞凿空”,但大月氏目标在征服印度,对反击匈奴没有兴趣,此行基本宣告失败。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和匈奴的战场变成了南北方向的拉锯战,霍去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崭露头角,一跃成为汉朝最出色的将领。

霍去病在汉武帝的部署下,不断深入漠北,长途奔袭,两次突击歼敌11万多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但是,由于匈奴没有固定的住所,即使大量杀伤匈奴人,对于整个漠北高原来说,潜在的威胁仍然存在,最重要的是,单于和其他贵族一般不在一起,所以不可能一次将匈奴王庭一网打尽!

霍去病打击匈奴的结果是,匈奴的残余势力向北逃去,随后“漠南无王庭”。但是距离彻底消灭匈奴还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此时汉匈之间的拉锯战才真正开始。

事实上直到汉宣帝时期,汉朝才取得对匈奴的绝对优势,此时西域都护府设立,匈奴走向分裂。

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即使霍去病消灭了大量有生力量,但是对于天生就是战士的匈奴人,这样的损失可以在数年内得到恢复。而霍去病,虽然取得了“封狼居胥”的伟大胜利,但始终无法固守,无法将漠北纳入汉朝版图,这就意味着得胜后的霍去病只能班师,而汉军班师后,紧接着匈奴就会“敌退我进”。

概括起来,消灭匈奴不是一朝可以完成的事,而彻底征服漠北则不是一个千年就可以取得的成就!

2、北伐代价巨大,汉朝国力不支

汉朝时期,匈奴不断南下袭扰,汉太祖刘邦不胜其扰,兵发30万结果被围白登城,从此以后汉朝休养生息,通过和亲维持短暂的和平。

到文景之治后期,汉朝国力已经得到空前增强,具备了反击匈奴的实力。汉武帝遂开始了对匈奴的猛烈打击。

对匈奴作战需要大量征兵,大量的农民被编入军队。与此同时,对付匈奴的骑兵,需要大量的战马,汉朝时期在民间大量养马,积攒了大量的战马。

另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朝远征匈奴还需要充足的粮草,这需要从民间准备,而且需要大量的民夫运到前线。

所有这些,都是对汉朝的国力的巨大考验。

好在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国力强盛,可以北上和匈奴一决雌雄。

但是,除了收复河套和河西之地这样在中原边缘的作战,剩下的大部分战争,都在匈奴的地盘,即漠北地区展开,这意味着汉朝需要维持漫长的后勤补给线。

不仅如此,进入敌境作战,特别是北上作战,汉朝军队取得战果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兵员和战马的损失同样惊人!

汉武帝征讨匈奴多年后,导致汉朝海内虚耗,国家财用衰竭,高惠文景七十余年积储,一朝而尽。

《汉书·夏侯胜传》记载:“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不仅如此,筑朔方城,“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

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到汉匈战争的第10个年头,汉朝已经是“陈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绝漠远征时,情况已经恶化到“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的境地了。

大量的兵员和战马损失需要从民间继续补充,大量的消耗和粮草准备同样加到老百姓头上,这导致很多老百姓走投无路,放弃土地成为流民,汉武帝执政中期,流民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根据经济学家葛剑雄的统计,到前107年,关东流民数量已经高达200万,而当时关东总人口也不过约3000万,可见流民问题的严重程度。

和流民并起相对应的,是大量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根据《汉书·酷吏传》记载,当时的汉朝境内“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社会动荡程度甚至已经和秦朝末年差不多。

可见,汉朝为远征匈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力受到了巨大影响。

战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于霍去病而言,能够取得歼敌11万人的战果,和本人的勇武密不可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汉朝强大国力的支撑。

而在汉朝因为远征匈奴而元气大伤时,霍去病也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更无法彻底消灭匈奴。

所以即使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也是不能彻底消灭匈奴的!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写过一个关于“汉匈战争汉朝百姓是什么立场的问题”,因为“静夜史”写出了汉朝百姓的困苦和抵触,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攻击。现在,“静夜史”还是要说,古代打仗的一切代价,都是由百姓来埋单,对于为了帝王的丰功伟绩就剥夺百姓基本生活的做法,“静夜史”认为百姓不会双手拥护!“仓廪实而知荣辱”,温饱都解决不了,谈爱国就是在耍流氓!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