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了以后,就被囚禁在后宫的一处密室中,密室四面高墙,且没有门窗,只有小门上开了一个小孔,算是名副其实的小黑屋10大酷刑。
两人被囚禁在里面,昼夜不见日夜,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有一天,唐高宗李治想起了昔日的两位爱人,就在内监的引导下来到了密室,见到密室这般模样,就动了恻隐之心,而两人一听是皇上来了,顿时喜出望外,道:“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
伤感之下的唐高宗,泪眼朦胧,遂答应道:“朕即有处置!”
消息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大怒,等到唐高宗离去,武则天就杖责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打得两人血肉模糊。然后,武则天下令砍断两人的手足,同时将两人装在酒瓮中,让酒渗入骨头而死。即为骨醉之刑。
先打一百大板,接着砍去手足,再泡在酒里,骨醉之刑的可怕,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这事可靠性有多高呢?
骨醉之刑的描述见于《新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
“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酿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死,殊其尸。初,诏旨到,后再拜曰:‘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骂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后闻,诏六宫毋畜猫。武后频见二人被发沥血为厉,恶之,以巫祝解谢,即徙蓬莱宫,厉复见,故多驻东都。”
研究唐史的书籍主要有四本: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旧唐书》,北宋的《唐会要》、《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
关于骨醉之刑的记载,成书更早的《旧唐书》以及《唐会要》只有寥寥数句,而写《新唐书》的这些人不仅知道这事,还把细节给写出来了,尽管中间隔了两三百年,却还如亲眼所见一般,显然缺乏可信度。
再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吧。
两人弱女子,被打了一百板子,居然没死,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像王阳明这种能文能武的健康男人,40杖就打昏了几次,几乎被打死。即便侥幸不死,也至少会血肉模糊,再砍去四肢,大出血下泡在酒坛里,怎么可能还活了好几天呢?
所以,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下惨肯定很惨,不过骨醉之刑倒有些夸张的成分。
历史上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都用了哪些刑罚手段
朱元璋,小时名叫重八。朱元璋是元末起义的首领之一,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努力,勤于政事。贡献无数,加强了皇权,稳定社会,统一国家,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朱元璋出身农民,曾经为地主放牛,也曾做过和尚。虽然是一位草根,但是却心腹英才,手段了得,见识不少,因而出现了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
一个国家里最怕的就是贪官污吏,它不仅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能扰乱朝廷的格局,要说历史上反贪最严厉的皇帝就是朱元璋了。
那么,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都用了哪些刑罚呢?一,朱元璋制定法律酷刑坚决打击贪官污吏,法律规定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明,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斩首示众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放在衙门旁警示后人。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很严格,从小到大有不同程度的惩罚配有严酷的刑罚,比如挑脚筋剁手指凌迟斩首阉割等等,这些让人听了都心惊胆战的酷刑,确实起到了威慑的作用,很多官员不敢造次。
二,朱元璋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朱元璋能做到无论对方职位高低,只要涉嫌贪污就算涉及到皇家国戚,都得一并惩治绝不含糊,比如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他自认为是驸马爷不顾朝廷的禁令,私自贩卖茶叶被小吏告发,朱元璋得知后怒气冲天下令赐死了驸马爷,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大义灭亲之举。
三,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还想出了一个狠招,就是动用全国的老百姓作为监管人员,在民间只要百姓发现哪个官吏受贿欺压百姓的,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可以把他压制入京,假如途中的官员谁敢阻拦一律灭九族。
由朱元璋打造的官场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吏治清朗达六十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虽然后来,衰落了,但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惩治贪官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还被后世皇帝效仿。
漫步在竹林一一2019年冬于君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