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福特总统,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三军总司令,必须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然而,由于种种特殊情况,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曾先后出现过9位不经选举便上台的总统,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由于总统任内去世而递补的副总统。其中,开这种现象之先河者,正是第10任总统约翰·泰勒。
泰勒画像
泰勒,1790年3月29日生于弗吉尼亚州,其父是一位大种植园主,不仅家境殷实、人脉极广,而且还曾出任弗吉尼亚州州长。如此优渥的家庭环境,使得泰勒有机会完成贵族式精英教育,并养成一种高贵优雅的风度。大学毕业后,泰勒在家乡当了几年的律师,然后以民主党人的身份踏入政坛,历任弗吉尼亚州议员、联邦众议员、州长、联邦参议员等职务,堪称党内政治明星。
民主党领袖杰克逊担任总统期间(1829-1837年),推行一系列极端政策,由此招致党内外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与杰克逊政见不和的泰勒选择改换门庭,加入民主党的死对头-辉格党(共和党的前身)。辉格党对泰勒的“投诚”相当欢迎,并征召他作为威廉·哈里森的副手参加1840年总统大选,结果大获全胜。但让泰勒没想到的是,他在副总统职位上仅做了1个月,便摇身一变而成为总统。
哈里森画像
且说,1841年3月4日,新总统哈里森的就职典礼在白宫隆重举行,虽然时令已是初春,但华盛顿的天气却出奇寒冷。即使如此,哈里森还是婉拒礼官请求他穿上厚棉衣的建议,而是坚持身穿单衣完成长达1个半小时的户外就职演说。结果,就职典礼刚结束,哈里森便感染风寒,不久转化为肺炎,最终在当年4月4日撒手人寰,距离他入主白宫仅1个月时间。
哈里森病逝后,副总统泰勒依照宪法理应接任总统,但国会却提出非难,认为不经过选举,他只能担任代理总统,无权对重大事务做出裁决。泰勒对此甚为不满,因此威胁国会说如果不让他做实权总统,他将拒绝就职。经过一番“拉锯战”后,国会最终选择妥协,而泰勒也由此成为美国首位由于总统任内去世而以副总统继任的“幸运儿”,也是第一个不经选举而上台的总统。
泰勒的发妻利蒂希亚
平心而论,泰勒的任期虽然只有4年,但取得的成就却相当亮眼。比如,泰勒竭力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挫败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操纵金融、垄断联邦权力的阴谋。除此之外,泰勒还签署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土地法案-《优先购买法案》、与英国划定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边境、改革海军、建立国家气象局、结束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平息罗得岛州多次叛乱、吞并得克萨斯等等,都对美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泰勒政府还迫使清政府签署《望厦条约》(1844年),使美国获得在中国的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对于中国来讲,《望厦条约》无疑带有屈辱性,是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和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明证。但是站在美国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条约无疑帮助美国打开中国的“门户”,开启美中交流的进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泰勒的继任者波尔克
泰勒虽然在任内取得非凡的成就,但由于出身的限制,导致他在废奴问题上有悖于辉格党的政策,公开支持南部诸州可以合法蓄奴。泰勒的背叛无疑激怒了辉格党绝大多数要员,加之他在1841年否决由本党议员提出的经济法案,由此遭到被开除党籍的惩罚,因而无缘角逐1844年的总统大选。1845年3月4日,泰勒卸任下台,而继任者则是民主党人波尔克。
泰勒下台后,没有一位辉格党要员对他表示安慰,反而尽是嘲讽、挖苦的声音。其中,党内大佬瑟洛·威德对泰勒的嘲讽、抨击尤其激烈,称:“现在,可怜、可耻、可鄙的白痴--约翰·泰勒,在所有党派的嘲笑声中从总统宝座上下去了。他是那么的软弱无能,却挥霍无度、妄想竞选连任,如果不是这样,他本来至少可以体面地完成他的任期。”(见雷克斯福德·G·特格维尔所著《他们是怎样成为总统的?》)。
林肯
泰勒卸任后彻底“放飞自我”,公开成为南部蓄奴州的吹鼓手,甚至在内战期间当选南方邦联的国会议员,由此成为唯一一位叛逃到南方阵营的前总统。南北战争爆发后,泰勒在北方的家产被政府军全部没收,迫使他只能带着老婆孩子逃往南方邦联的首都里士满,结果由于又气又累,尚未抵达目的地,便于1862年1月18日病死在一个小旅馆里,终年72岁。
泰勒死后,包括林肯总统在内,所有的共和党要员由于憎恨泰勒的背叛,因此拒绝对他表示哀悼。拒绝哀悼逝去的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仅此一例,由此可见泰勒是如何不得人心。
参考书目
艾伦·布林克利 (美):《美国史》, 海南出版社 2014年版。
林涛、裴迎钦(中):《美国总统全传》, 时事出版社 2004年版。
雷克斯福德·G·特格维尔(美):《他们是怎样成为总统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