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像极了一个鬼故事三国中十大灵异事件。
世人都以桃花源比喻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置身其中,不必在意尘世叨扰三国中十大灵异事件。但其实,《桃花源记》里的那些蹊跷,让人细思极恐。
一个故事三国中十大灵异事件,总离不开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那么我将以此展开,稍做分析,各位看官想想是不是这样三国中十大灵异事件。
首先,说“时间”《桃花源记》开头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那么,作者为什么把故事背景放在晋“太元”中?
“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多数人对这点并不清楚,但说起“中元”,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
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鬼节,中国人有祭祀亡灵的习俗,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到了东汉年间,道教已经开始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称,由此而来。
作者把时间写到“太元”年间,不是随随便便这么一写,更不是陶渊明不了解“中元”,而是作者在有意暗示“中元”。这是一个关于亡灵的故事。
此一大疑点。
其次,说“地点”为什么是桃花源?而不是杏花源,菊花源?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平生最喜爱的就是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心中最怡然浪漫的事。《桃花源记》中却由桃花说起,这是有深意的。
桃花和桃木,在古代是用来驱邪避难的。桃木又称为“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多的驱鬼材料。
春节作为节日,最初并不是为了喜气洋洋过大年,而是古人在渡“年”这个怪兽的劫。
我国最早的春联大多数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得就是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更换桃符,祈求保佑平安的。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穿过的桃花源,让人不得不联想,这其实是穿越了阴阳两隔的屏障。接下来发生的事,已经不属于人间这个世界。
此二大疑点。
再次,说“人物”如果说以上推测有理有据,那么再说“武陵人”进入的这个世界。
原文翻译——
“桃林的尽头,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洞,于是武陵人下船往里走。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逐渐开阔明亮。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排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声随处可闻。人们在田野里耕作,男女衣着,跟外面的世人一模一样。”
这里重点来了,桃花源里人自称是逃避秦末战乱躲到这里来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为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们的衣服压根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外面魏晋时人烧给他们的祭品。
此三大疑点。
如此解释,便能自圆其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实在是一个“活见鬼”的鬼故事。而这个幻境,后来“武陵人”和“刘子骥”也再没能找到,由此,可见其虚妄。
三国的诸葛亮是位传奇人物,被世人称之为无所不能的“妖人”。他自从提出隆中对而随刘备下山后,战功卓越: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攻占蜀川,成功帮助刘备完成了霸业。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秉承先主遗志,尽力辅佐刘禅,以匡扶汉室为已任,七擒孟获稳后防,六出祁山伐魏国,直到病逝五丈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元234年,屯兵在五丈原的诸葛亮已入豪肓。就在这时,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却乘机出兵袭击蜀军后方,结果斩杀蜀军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
诸葛亮知道后,喟然长叹,据史书记载:当天晚上诸葛亮夜观天象,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其光昏暗,诸葛亮便算到自已的命不长久,但是他依然放不下先主的重托,于是想续命完成大业,于是便设七星坛作法,对姜维说:如果七天内灯不灭,我便可增加12年寿命,如果灯灭,我必死无疑。
这就是所谓的七星灯续命的故事,于是诸葛亮在大帐内设七星灯,披头散发,步罡踏斗,为防外人打扰,诸葛亮命亲信姜维率百名精甲将士在帐外护卫,任何人不得入内。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意外出现了。因为知道诸葛亮病重,原本一直以坚守为策略的司马懿采取了骚扰战术,不时派将士出战侵袭蜀军大营。
魏延收到士卒的报告后,贸然闯进大帐汇报情况,哪知他走得太快,竟然带灭了帐内的主灯。主灯一灭,七星续命法宣告失败,气得姜维拔刀就要砍了魏延。
诸葛亮阻止了姜维,他发出了8个字的长叹:叹息道:“生死有命,不可挽也。”当时就口吐鲜血,卧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看到自己的将星坠落,一定会带兵来追,那时候损失很多兵马将士。于是决定给自己设最后一条计策,堪称是逆天而行的计策。史书中是记载的:“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死后,在他的口里面放七粒米,在其脚下放孔明灯一盏,这样诸葛亮的将星就不会坠落,并把模仿自己制作的木像推到阵前,制造自己仍然活着的假象,如此可吓退司马懿,保住蜀军安全撤返。
叮嘱完后事,诸葛亮溘然长逝。
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按其遗命照办。果然,将星虽然暗淡,但一直没有坠落。司马懿心中狐疑不定,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他担心其中有诈,于是一直按兵不动。而蜀军呢?按照军师遗命,缓缓而退,等司马懿发现,蜀军已经全身而退。
另外,诸葛亮死前还留下遗嘱,对自己的身后之事进行了安排。
诸葛亮让后主刘禅派四名军士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走,一直走到“绳烂杠断”之处,就可以就地埋葬,并且不起墓丘,不立石碑,不载树木。
刘禅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按照诸葛亮的遗嘱行事。这四名军士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往南走,走了好几天,越走越累,可绳子和杠子还好好的,眼看这样走下去不知何年马月才能断呢?四个人一商量,就很机智地把绳子隔断,把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了,然后回去复命。刘禅也不傻,觉得那么粗的绳子不可能这么快就断了,于是便逼问四人真相。
四人一看骗不过皇帝,只得说了实话,刘禅大怒,把这四个人都杀了。但是刚杀完他就后悔了:忘记问诸葛亮到底被葬在了何地。从此之后,诸葛亮的埋葬地就成了千古之谜,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找到了。
当然,无论是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还是“七粒米稳星”,亦或是“绳烂杠断”下葬,这些都是“演义”之言,真伪值得怀疑。当然,之所以这些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从侧面也证明诸葛亮在民众心里的崇高地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