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中国民间俗称“鬼节”,所以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7月半的灵异事件。传说这一天晚上,地藏菩萨(也就是我们说的阎王爷)下令鬼门大开,让无数阴间的鬼魂都回到阳世“回家”接受祭祀,而没有家的野鬼,就只能在街上乱窜。所以,这天晚上,大人都回嘱咐孩子也在天黑前回家,晚上禁止外出活动。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鬼节”的祭祀活动

中元节与清明节7月半的灵异事件、寒衣节都被称为“鬼节”,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但中元节与清明和十月初一祭祀不同的是,中元节祭祀活动属于家祭,不必上坟拜土,因为这天先人们会自行回家,所以,只要在家里虔诚祭祀便可以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灯、祭先祖、念亡魂等纪念活动。我们老县志记曰:“祭祖先、荐时食,谓之鬼节。按《盂兰盆经》,是日连饭母日也,故邑以是日放河灯,或作佛事,忏先亡。”

“鬼节”听起来让人害怕,主要因为人们往往怕“鬼”7月半的灵异事件。怕鬼现象是从古而来的,古人们就开始讲究善恶,好人死了成了神,奸坏之人死后成了鬼,至今对有坏心眼的人仍说其“你心里有鬼”。所以“鬼”这东西,自古便让人害怕。在后代,鬼有了多种多样的性格,也不完全是恶鬼和厉鬼,也和人一样分了善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鬼,只是人们死后的一个转身而已。所以,无论是鬼是神,人死后总要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至周朝祭祖便有了固定的礼仪。木有本,水有源,中国人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祭祖风俗。而中元节,就是这样一个祭祖的节日,表达人们对先人的崇拜和感恩情结。所以,从这个道理讲,鬼门开,就是让先人回家和后人团聚一天罢了,在古人的意识里,人死了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后人对他们应该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旧时人们怎么过中元节

因为中元节是鬼魂回家的日子,所以祭祖是中元节的最主要的活动,有的地方挂宗谱,有的地方放个先人的牌位,要罢上各色水果,烧纸烧香,并祭以酒、水饺等7月半的灵异事件。为了给回家的鬼魂引路,旧时人们会在河里放河灯。还有,这一天人们要吃七色菜,或者七种食物。因为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人死了以7为周期上坟祭祀,所以中元鬼节要吃七样菜或七样食物。

现在人们怎样过中元节7月半的灵异事件?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因为和封建迷信太过接近,所以,这个节日社会上不再有任何活动,只是人们也逐步恢复家祭的传统。中国人求吉心理比较突出,不管信不信鬼神,总研究祭祀先人,先人会保佑后人万事顺利,所以将其作为一个追思亡人的节日。所以,现在在农村,基本上这个节日还是比较重视,只是没有了放河灯等习俗,也不再禁止晚上外出,只是晚饭仍要先敬先祖。其实,世上并无鬼,也不存在今天晚上鬼乱窜的问题,祭祖以诚,我们只是借助节日,表达一下对先人的追思罢了。

记忆中快到7月半每家都会去买一些彩纸,彩纸主要是蓝绿黄白为主,蓝绿用来做衬衣和裤子,还会用些边角料剪出纽扣和扣眼粘在上衣上,白纸主要用来做腰带和袖子边,黄纸用来做金元宝。做好之后,把敬献给祖先的衣服和金元宝按人分配用纸捆在一起,再附加上一个清单,写上对仙人尊称和衣物元宝数量、农历日期。在7月半晚上在地上画一个圈,把所以衣物和元宝放在圈里烧给祖先,要让其自行烧透,在烧的过程中不能去用棍子去翻动,据说会把衣服弄破。还有就是第二天上千万不能去菜园采摘蔬菜,据说是因为仙人头天晚上收到了今年的新衣服,就会把旧衣服脱下来洗,然后会晒在菜园蔬菜杆上,如果第二去采摘蔬菜就会把仙人衣服弄坏或弄脏。带着对祖先的敬畏,记忆中当时家乡人都不会在第二去菜园里走动。

据元代周密的<乾淳岁月记>记载,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我国以正月十五上元,十月十五下元,七月十五为中元,本来就是一般性节令。由于佛教的兴起,从六世纪起,形成了重要节日,俗称鬼节。是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求佛救度死去亡人的活动。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这天僧寺举行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灯等宗教仪式,施斋众僧。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佛教徒也都上坟祭祖,供佛求助。

7月半的灵异事件: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一节日和前一两日寒食节汇合,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寒食节本来是禁火日,因重耳悼念介子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于是又与祭奠祖先亡灵的郊游扫墓结合起来。

形成了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