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是我国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书商熊木木。
《杨家将》最早书名叫《北宋志传》,熊木木有自己的出版书坊,曾改编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目。
除了《杨家将》外,他还撰写了《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
其中《杨家将》流传最广,文学价值最高。
书中有一位手持金锏“上管暴君,下打佞臣”的牛人——八贤王,又叫“八千岁”、“八王爷”。
(八贤王)
“八王爷”始终为杨家撑腰说话,是正义的代言人,在书中是和杨家将并列发展的一个主要人物。
由于八贤王具有鲜明的爱憎分明和蔑视强权的特点,因此广受后人的爱戴。
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有“八贤王”这个人吗?熊木木在《杨家将》中,明确说明“八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
赵匡胤在临死前遵照母亲的遗诏,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为了搞平衡,于是就赐给侄子赵德昭一把尚方宝剑,可以“上管君,下打臣”,赐封八千岁。
实际历史上的赵德昭24岁就死了,据说赵德昭曾和叔叔赵光义吵了一架,赵德昭想不开自杀了。
(赵德昭)
原来在一场战斗中,赵光义突然失踪了好多天,将士们都认为皇上凶多吉少,于是就拥戴赵德昭代理皇上指挥。
按照太祖赵匡胤的遗诏,赵光义死后应该由其子赵德昭接班,这时赵光义失踪了,赵德昭代理皇上之位,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没有毛病。
在战斗中赵德昭曾激励将领们取得胜利后有赏。
谁知没过几天,赵光义突然回到了大营,原来赵光义迷失了方向。
凯旋回宫后,赵德昭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奖励将士们,这时赵光义有点儿不高兴,心中暗恨侄子代理自己的皇位,于是没好气得说:“要奖励将领们,等你做了皇帝你说了算,现在我还说了算,你就别操那份心了”。
赵德昭当面受辱感到脸上无光,回去后就服毒自尽了,死时年仅24岁。
也就是说熊木木所刻画的八王有原型,但没有后面赐金锏和为杨家将打抱不平等事。
到后来,许多据据《杨家将》改编的戏曲或者评书,说“八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
但在历史上赵德芳22岁时就死了,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史料语焉不详,人们猜测是他的叔叔赵光义害死的。当然了,后面的赐金锏和为杨家将申冤昭雪等事更是子虚乌有。
在《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又变成了宋太宗长子赵元佐。
在《三侠五义》书中,八王爷又变成了宋真宗的弟弟,也就是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
(赵元俨)
综上所述,八王爷的原型变来变去,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着宋太祖、宋太宗这两辈人的后代发展故事情节。
这也难怪,要想对抗皇权,必须有一定深厚的政治背景。作者通过虚构人物增加故事的冲突,借这些牛人蔑视皇权惩治坏人,来宣泄老百姓心中对现实的不满,可谓是作者讨好大众心理的一种捷径。《杨家将》一书深受人们的喜欢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秉烛读春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