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海军史的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问海研会就对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厉害了我的海军#收复台湾时,郑成功率领的水师到底有多强?

17世纪,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在台湾岛上的荷兰殖民者,取得台江等海战的胜利,是明末清初历史上成功驱逐外侮的难得战例,也由此,郑成功的水师常被现代中国人夸耀,认为战力惊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甚至有人说是世界第一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厉害了我的海军#收复台湾时,郑成功率领的水师到底有多强?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的水师部队与同时期的欧洲海上强国的海军相比,其实是十分弱小可怜的。之所以在击败荷兰殖民者的战斗中建立殊勋,一方面因为郑氏水师将士们的用命,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当时郑成功水师面对的其实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数量很少的武装商船,并没有遇到真正的荷兰海军军舰,无论是在船只数量上、兵力上,郑氏水师都远远超过盘踞在台湾岛的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厉害了我的海军#收复台湾时,郑成功率领的水师到底有多强?

郑成功水师成功击败了荷兰殖民者,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偷换概念,评价为是郑成功的水师打败了荷兰海军。

有关当事郑成功水师的情况,分兵力和舰船装备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郑氏集团的水师部队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其水师部队以镇为单位,共计有水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前、后、左、右、中镇以及楼船前、后、左、右、中镇,共计20镇,另有直辖的二十八星宿水师营等。总计兵力超过万人,拥有各种船只、小艇总计近千艘。

二、郑成功水师所用的战船

郑成功水师所用的船只,包括了中国传统式样的赶缯船、大战船、哨船、鸟船,与数百年前明朝初年的战船式样没有什么区别。另有一些在中式福船、沙船基础上模仿荷兰舰船建造的大熕船、艍船,较为新颖。

(血缘可以追溯到元代的赶缯船,是明、清两代中国水师的主力战船船型)

其中,赶缯船每艘编制士兵100余人(水手约在5、60人,剩余为战兵),在露天甲板上装备10门左右的火炮。

(以中国传统福船为基础,加盖封闭式炮房的郑氏水师的大熕船)

因为传统中式战船火力太弱,又模仿荷兰舰船,在福船、沙船等船型基础上,在船体上开设炮门,在露天主甲板上加盖封闭炮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混血军舰。其中多层炮甲板军舰(多为2层甲板)称为大熕船,装备西式火炮20至30余门,兵力500人左右,是郑氏水师中最具威力的军舰,不过存在着重心过高、航海性能不佳等问题。

1633年7月,郑氏集团的水师曾遭到荷兰东印度公司毁灭性的打击,在鼓浪屿附近遭荷兰人以火攻船夜袭,大熕船几乎遭遇全军覆没,以至于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水师中并没有太多这种混血战船。

三、收复台湾过程中所面对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舰船

郑成功于1661年春,率领300余艘各类船艇,共2万余兵力前往台湾岛。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事实上并没有占领台湾全岛,只是建立了普罗民遮(赤嵌城)、热兰遮城作为贸易站,其中普罗民遮驻军400余人,热兰遮驻军1100余人,在台湾岛的荷兰军舰只有东印度公司的4艘武装商船。

与郑成功水师相比,几乎是以300艘战船PK4艘荷兰武装商船。具体到性能方面,郑成功装备的主力战船多为装备10门火炮/火铳的古旧船型,但是荷兰武装商船每艘也只有几门火炮而已,因而在收复台湾作战时,郑成功的水师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拥有绝对的优势(普罗民遮之战,4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被郑成功水师数百艘战船围攻,沉没1艘,逃亡3艘)。

由此,郑成功之所以能够驱逐荷兰殖民者,军武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

四、需要正视中国传统水师战船与同时代西方军舰的差距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取得了巨大胜利,但需要正视的是,与同时期的西方军舰相比,其实当时中国水师的战船已经相当落后,倘若遇上真正的荷兰军舰,战果就很难预料。

(17世纪荷兰海军的一级舰“阿米利亚”,其火力远胜同时期的中国水师师船)

郑成功水师收复台湾的17世纪末,包括郑成功水师,乃至当时的清王朝水师,所装备的主力军舰是赶缯船、福船等中式帆船,长度2、30米,兵员百余人,通常双桅硬帆,装备火炮(火铳)10门以内。而同一时期真正的荷兰海军主力军舰(一级舰),长度在40米以上,三桅软帆,装备50门左右火炮(其中主炮达到36磅弹的程度)。

相比较起来,西洋帆船规模大、风帆面积大、航速快、炮位多,射程远,其海战已经以炮战为主要样式。而数百年船型不变的中国战船,规模小、炮位少、射程短,海战仍然以近战、火攻等战术为主。倘若真的发生西方海军舰队和中国水师战船的炮战,结局必然是灾难性的。而这一点,在一百多年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得到了证明。

剖析、正视郑成功水师的真正实力,是为了揭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中国水师战船装备的落伍,并不是从清代开始,也不是从明末开始,事实上,早在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揭幕时,西方军舰乃至舰上武器的发展水平已经开始超越中国。而中国水师战船的发展,从元明开始就没有根本性的提升变革。到了19世纪初,当西方军舰已经发展到风帆战列舰时,中国水师的主力船型仍旧是数百年前的传统船型。

现代中国人还习惯以郑和宝船为傲。事实上,且不管郑和宝船的规模究竟真实有多大,宝船其实不是战斗性船只,而郑和船队中的战船,明显已经落后于同时期西方的军舰。我们经常痛恨19世纪中国人的颟顸、保守和天朝上国式的自大,事实上,这种不愿承认自己短处的毛病久已有之。中国真正正视传统战船应该汰旧革新,则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