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世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今陕西省志丹县),刘延庆的第二个儿子。沾老爹的光,荫补为三班院官员。,升迁到延路兵马都监、蕲州防御使。

刘光世:“长腿将军”刘光世有何德何能担任南宋方面军大帅?

方腊起义时刘光世,他出其不意打败了方腊。被授予耀州观察使,升任鄜延路兵马钤辖。

他和老爹攻取易州,金将郭药师投降于他刘光世。又被任命为威武、奉宁军承宣使。

他老爹攻打燕京,他作为后续部队,不按时到达,导致攻打燕京失败。被降三级。

打败河北张迪起义。恢复承宣使职务,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在杏子堡击败西夏的入侵。擢升为侍卫马军都虞候。

金军再次进攻汴京,刘光世率部增援,不听朝廷禁止增援的诏令,率先赶到济州拜见康王赵构,被任命为五军都提举。

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任命刘光世为省视陵寝使,不久改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

斩杀了山东起义的李昱,升为奉国军节度使。

平定镇江叛兵,改任滁、濠、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制置使。

在池州讨伐张遇,差点被俘虏,转而又险胜。

建炎元年(1127),朝廷因功加刘光世为检校少保,命他征讨李成。击败李成,李成收拾散卒再战,反包围了刘光世。刘光世许诺谁捉住李成就把自己的官衔给谁,重赏激勇夫,打跑了李成。朝廷加刘光世为检校少傅。

高宗在扬州,金骑兵突然来到天长(今安徽省天长市,距扬州五十公里。),刘光世率部迎敌,还没到天长而士卒溃散。

高宗仓皇渡过长江,任命刘光世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驻镇江府,控制江口。不久加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

成功平定了苗傅、刘正彦叛乱。

朝廷升刘光世为太尉、淮南制置使。张浚在平江,快书驰告刘光世率兵勤王,刘光世不从;吕颐浩派使者到镇江劝说他,才率兵到丹阳会合。到达高宗行营,升为太尉、御营副使。

高宗任命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卫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挥。刘光世六次上书说不能接受杜充指挥,高宗大怒,诏令不要让刘光世进入殿门,刘光世才接受命令。

为防金军。刘光世移驻江州作为屏障。刘光世到江州后,每天优哉游哉设宴喝酒会见朋友。金军从蕲州渡江三天了,竟然无人知道。等到金军来到,刘光世的部队仓皇逃窜。

太后退到虔州。大臣冯鰗送信给刘光世,劝他引诱、埋伏打击金军。刘光世不听。

当时刘光世的部队没有隶属关系,号称“太尉兵”,侍御史沈与求论说这样不当。恰逢御营司废罢,于是以“巡卫”作为刘光世部队的军名,命令刘光世任御前巡卫军都统制。

诏令到行营,授予他为浙西安抚大使、知镇江府。刘光世说:“安抚控制一路,如果只守镇江,那么其他地方有警报,难以离开。希望另外任命守将,光世专任安抚使,从便设立安抚司。”

这是因为刘光世考虑金军必然过江,因此预先选择便于打不过就跑的地方。高宗也不傻,只允许他增设镇江府通判。朝廷内外都很愤慨,高宗却觉得刘光世还有用。放过了他不加追究,仍加刘光世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然后遣回。刘光世乞求便宜行事,高宗没有答应。

当时金军留驻淮东,刘光世害怕敌人锋芒,楚州被围已有一百天,高宗亲自写信五次催促刘光世救援楚州,刘光世竟然不去;只派王德、郦琼率领轻兵前去,自己不时报告战果而已。

楚州被攻破后,朝廷命令刘光世指挥各镇兵力,竭尽全力守卫通、泰地区。完颜昌屯驻承、楚州,刘光世以老兵油子的经验分析了解金军北归心切,打算离间敌人。于是铸造金银铜钱,上面写着“招纳信宝”四个字。俘虏敌人不杀害,命令手持铜钱回营招降,有想归顺的,到江边执钱作为信物。前来归顺的络绎不绝,于是创立“奇兵”、“赤心”两军,完颜昌于是拔营退走。

绍兴元年(1131),金军渡过淮河,真、扬州都缺乏守将,命令刘光世兼任淮南、京东路宣抚使,在扬州设立宣抚司,安排屯田,最终没有施行。

张俊征讨李成,朝廷又命令刘光世分兵前往舒、蕲州捣毁李成巢穴,刘光世以江北盗贼没有平定为借口推辞。

朝廷命令刘光世兼任淮南宣抚使,节领真、扬、通、承、楚州、涟水军。郭仲威图谋占据淮南和刘豫勾结,刘光世派王德把他擒获,吞并他的部众。

范宗尹说“:刘光世军冗员很多耗费太大,请求将其中的老弱裁减下来。”高宗说“:等我亲自写信给他,用家人之间的礼仪,才能使他不疑虑。”

刘光世以为干枯的麦杆长出麦穗是祥瑞的征兆,报告给朝廷。高宗说:“年景丰收民不缺粮,朝廷得到贤能辅佐,军队有十万铁骑,才是祥瑞的征兆,除此之外不足凭信。”淮北的民众有许多前来归附,朝廷命令刘光世兼任海、泗宣抚使以安置归附之众。┄┄郭仲威余党出没淮南,邵青占据通州,刘光世都招降了他们。刘光世请求铸造淮东宣抚使印章,增加钱粮,增设将吏,朝廷都答应了他的要求。仍拨给镇江府、常州、江阴军米三十七万斛,作为军中一年的费用。

绍兴二年(1132),朝廷又命令刘光世移驻扬州,不时到镇江视察军队。刘光世不接受诏令,入朝说:附近的贼寇产生疑虑,有可能激起事变,愿意依旧节制浙西作为根本之计。

右司谏方孟卿弹劾他,请求召集宰执商议,使刘光世一定前往,刘光世仍以缺乏粮食为借口推辞。刘光世来到后,向朝廷进献缯帛、当地特产,高宗下令分赐给六宫,中丞沈与求认为不可,下命交还给他。

吕颐浩同刘光世有旧怨,颐浩准备出外巡视军队,首先说刘光世军兵员冗多缺乏训练,请求把他的军队调回朝廷。高宗说“:刘光世军粮饷不足,如果突然转移,必然溃散,应先犒赏军队然后精简才成。”

吕颐浩到镇江,刘光世军果然报告缺粮,吕颐浩上奏刘光世军每月消耗二千万缗,请求派官查验核实。诏令御史江跻、度支胡蒙到军中点验,最终没有得到核实。

高宗正倚赖刘光世成就功业,不久诏令两漕官员安排镇江酒税务,补助刘光世军费;又罢免织御服罗,节省七百万缗以补助刘光世军。

刘光世坚决请求转调,给事中程王禹坚持以为不可,又说刘光世部队没有渡江,金军如果渡过淮河,必然震动江浙一带。刘光世正派人在宜兴湖汊之间考察地形,做后退自保的准备。诏令将奏章交给他看,刘光世依旧拖延时间不肯前进。

绍兴三年(1133),命令刘光世与韩世忠对调,同时召他们到朝廷。授予刘光世为检校太傅、江东宣抚使。韩世忠来到镇江城下后,奸细入城焚烧府库,刘光世将他活捉,都说是韩世忠派遣的。韩世忠屯驻登云门,刘光世率兵出城,惧怕韩世忠杀死自己,改道赴白鹭店。韩世忠派兵在他后面袭击,刘光世上报朝廷。

高宗派使者前来和解,并写了《贾复传》、《寇恂传》的故事赐给他们。命令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设置宣抚司于池州,赐钱十万缗。

刘豫将领王彦先在淮河耀马扬兵,有渡过长江的意图。刘光世控制马家渡,派郦琼屯驻无为军,作为濠、庐州的后援,敌人才退走。

刘光世奏请鄜延人李佾任阁门祗候,议论者说刘光世涉及私情,因而作罢。

金军、刘豫入侵,当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权力相当,并且都有私仇,高宗派侍御史魏石工到军中,劝说他们消除仇怨报效国家。刘光世于是写信给韩世忠、张俊,他们两人都回信问候。刘光世才开始移驻太平州以支援韩世忠。

金军退后,刘光世入朝觐见,改为少保。高宗说“:你与韩世忠因小小嫌疑不和,但是大丈夫应当以气义相许,先国家而后私仇。”再次以汉光武时寇恂、贾复的故事劝说他。刘光世哭着拜谢,请求以所开垦的淮东田地交换淮西的田地,给事中晏敦复说这样骚扰民众才停止。

刘光世又请求加封自己的三位小妾为孺人,宋朝南渡以后,各大将加封妾的事例从此开始。恰逢朝廷改神武军为行营护军,以刘光世的部队称左护军。刘豫修筑刘龙城以窥伺淮西地区,刘光世派王师晟率兵击破,朝廷加刘光世为保静军节度使,刘光世于是领受三地节度使。

张浚巡抚淮河地区各军,刘豫依恃金军分路入侵,命令刘光世屯驻庐州招降刘豫部众,同韩世忠、张俊鼎足而立,杨沂中率精兵为后援。刘猊驱使乡民装成金兵,布列淮河地区。

刘光世上奏庐州难以守卫,秘密同赵鼎联系,想返回太平州。张浚命令吕祉奔驰到军中监督军队,刘光世已经放弃庐州后退,张浚派人激励其部众说:“如有一人渡江,立即斩首。”刘光世迫不得已,驻兵同杨沂中相互呼应,派王德、郦琼领军从安丰出谢步,同金军相遇交战三次,都击败了敌人。

张浚入朝上奏,说刘光世骄惰不战,不能当大将,请求罢免他。高宗令他同赵鼎计议,赵鼎说:“刘光世将门子弟,将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罢免他恐怕动摇军心。”于是改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右司谏陈公辅弹劾刘光世不守卫庐州,张浚说他沉酣酒色之中,不体恤国家大事,对他说到恢复中原,他便怫然不高兴,请求罢免放逐他。

刘光世以疾病请求罢免自己军政职务,又将所剩余的财物献给朝廷。朝廷拜他为少师,封他为荣国公,赐给第一等府第,将他的兵力拨给都督府统辖。

陈公辅说刘光世虽已罢免,但拜他为少师,赏罚不明;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又要求收回赐给府第的命令。高宗说“:刘光世罢去兵权,如果稍加一些恩惠礼遇,那么众将知道有后福,都努力报效了。”终于赐给他。

绍兴九年,朝廷沿用同金讲和对臣僚加官进爵的条例,赐刘光世为“和众辅国功臣”,欲进封他为雍国公、陕西宣抚使。勾龙如渊当时任中丞,再次论说刘光世不能出朝重领军职,于是中止对他的封赏。

绍兴十年(1140),金军围攻顺昌,朝廷拜刘光世为太保,任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助刘錡。刘光世请求让李显忠任前军都统,又请求将王德拨隶自己。王德不愿受他指挥;李显忠进至宿、泗时,士兵大多逃散。进至和州,秦桧力主撤兵,刘光世被召回。

刘光世入朝觐见,任万寿观使,改封为杨国公。病愈后,乞求免去其家庭的科赋徭役,中书舍人张广阻挠不下。去世时,五十四岁。赠他为太师,子孙、甥侄十四人都得到官职,谥号“武僖”。

刘光世在众将中最先成为大将。律己不严,驭军没有法纪,私心太重。不愿意为国家承担重任,高宗却对他照顾有加。屡屡拖延剿寇时机,打不过金军就跑。被公众舆论诋毁。

刘光世曾经入朝恬不知耻地说:”愿意尽力报国,他日史官将会记我功绩第一。”高宗说“:不要空口说白话,要付诸行动。”

建炎初年,勾结宦宫康履以求自保。又早日解除兵权,随时势浮沉,不被秦桧所忌恨,因此能窃居宠荣终其一生。说他是“中兴四将”之一,起码韩世忠、岳飞觉得丢脸。

人品低下,运气却好。屡有败绩,却能以大将之身自保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