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司马错首先是一名军事家司马错,然后才是一名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的战略思想主要是服务于军事战略,而不是国家战略。所以,他侍奉三位大秦君主,作为大秦三朝元老,白起的好搭档,主要的功勋是为大秦开疆拓土的军功,没有文治政绩!可以确认司马错是一名卓越的军事战略家。
一司马错,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怕黄雀而必先灭蝉。
公元前316年,巴国与蜀国互相攻伐,这让正为缺少粮仓和战略生存空间的秦国看到了机遇司马错。秦国君主秦惠文王召开朝会,商议如何巴,蜀二国。当时态势是,秦国欲吞并巴,蜀做个渔翁和螳螂,却又担心东边的韩国成为黄雀,派兵干涉。这让秦惠文王很是犹豫不决。
秦国外交战略家张仪认为先派兵攻打韩国,先发制人震慑住韩国。后发制于人攻灭巴,蜀。只有司马错长期军伍生涯,深知兵贵神速,战机稍瞬即逝。他以军事战略考虑认为韩国未必敢出兵,建议秦国迅速出兵巴蜀,先捕蝉再打黄雀,一举两得。
以是最后秦惠文王被司马错说服,任命司马错为统帅,张仪为军师,迅速出兵灭亡了巴国,蜀国。这次的战略决策,证明司马错的军事战略眼光独到又准确。
二,得蜀复望楚,战略再起烽火。夺取长江制胜点,为灭亡楚国奠定基础。
秦国灭亡巴蜀获得了粮仓和一个大后方。但是司马错的战略实施终点目标,却不是巴蜀这对鹤蚌,而是长江下游大鳄楚国。司马错这个连环杀手锏,初起真的天下没有几人看透灭亡巴蜀之厉害。等司马错马上一记下钩拳打出,天下兵家才明白了司马错这一步妙招: 得蜀即得楚!
巴蜀地形上就是对付楚国的制胜劫手。一子活满盘皆活。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展开战略布局顺流而下伐楚。一招避实击虚翻过岷山,摩天岭,云贵高原,从楚国后背狠狠一刀刺入。楚国措手不及丢城失地,被迫割让上庸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国。至此楚国西北对秦国敞开心扉,一览无遗,司马错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打开灭亡楚国制胜点。司马错军事战略谋划真的是炉火纯青。
最后总结:
司马错的军事战略意识卓越超前,每一步都是杀机,一环扣一环。重要是司马错还有军事指挥作战才干,完全可以把心中军事战略布局,从务虚实现为务实。把军事战术应用至巅峰,从而实现军事战略布局。
为什么司马错,乐毅,赵奢都上不了“四大名将”的序列?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说法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千字文》中的“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名将辈出,这四人只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那么其他人能不能和他们比肩呢,看看他们的战绩你就知道了。
1、白起
魏冉举荐,被秦昭襄王重用,一生征战无数,杀敌逾百万。
伊阙之战,白起首次作为主将领兵出征,全歼韩魏24万联军;
白起先后两次伐楚,第一次逼迫楚国割让上庸以及汉水以北土地讲和,第二次直接攻陷楚国鄢郢二都,彻底削弱了楚国国力,直到灭亡再也没有恢复;此战过后白起获封武安君;
华阳之战,面对赵魏联军,白起战略得当,歼灭13万人;
长平之战,白起的代表作,不再赘述,歼灭赵国45万人。
在白起的军威下,韩国、楚国、赵国、魏国瑟瑟发抖,秦昭襄王削弱六国赖白起之功。
2、王翦
王翦与他儿子王贲堪称灭国小能手,秦始皇灭六国,其中五国由王氏父子领兵。
公元前229年,秦军多次进攻赵国受挫后,嬴政任命王翦为主将攻赵,利用反间计除掉李牧后,王翦灭赵国;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嬴政暴怒派王翦进攻燕国,攻破燕国都城,燕王逃到辽东苟延残喘;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进攻魏国,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击杀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亡楚国,随后征服百越;灭楚之后王翦被封武成侯;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齐,齐国投降。
3、李牧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良将,也是赵国最后的长城,“李牧死,赵国亡”。
前半生李牧在北方抵御匈奴,打得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后半生被赵王召回秦赵前线,宜安之战,面对秦军名将桓齮,李牧筑垒固守,再利用赵军骑兵优势防守反击,大破秦军;此战过后获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嬴政亲征赵国,兵分两路,李牧一攻一守,各个击破,嬴政只得撤军,自此对李牧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元前229年,王翦攻赵,两大名将本来有机会强强对决,然而王翦认为只要对面是李牧就难以取胜,因此建议嬴政想办法撤掉李牧,嬴政用反间计使得李牧被冤杀,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4、廉颇
相较上面三位,廉颇的战绩颇为低调,拿得出手的主要战绩有两项:
第一项是率军攻齐,表现勇猛,然而此战主角是燕国大将乐毅;
第二项是率军破燕,赵国长平之战战败,燕国觉得有机可趁,兴兵攻赵,廉颇率军击溃燕军,包围燕国都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在长平之战后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除了以上四人,题目中所列司马错、赵奢、乐毅,均是战国名将,都有显眼的战绩,但是并不像上面四人那样“持续输出”。
司马错最大功绩是帮助秦国拿下蜀国,让秦国获得了粮仓,不过这次能轻易攻灭蜀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巴蜀内乱;除此之外司马错并无作为主将取得的巨大战绩。
乐毅最大的辉煌便是率军攻齐,连下七十余城,打得齐国最后只剩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差点灭国,作为主帅乐毅的军事能力不容怀疑,就连后来的诸葛亮也是“自比管仲、乐毅”,但是还是需要指出,此次攻齐是燕国、赵国、秦国、魏国、韩国五国联合,除乐毅外还有廉颇、魏冉能名将参战,也算是“以多欺少”。
赵奢,赵国名将,一生有记载的著名战绩便是阏与之战,率军击败秦军,并无其他战绩,不过他的儿子赵括可比他“出名”多了,长平之战葬送赵国40余万青壮。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马错、乐毅、赵奢三人都有代表战绩,可谓一战成名,不够并无其他亮点。
要是把这7人做个排名,我认为顺序应该是: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和乐毅并列、司马错、赵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