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有两个孙子,四个孙女。两个孙子是孙治平和孙治强。四个孙女是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孙治强1915年出生,曾留学加州大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父亲孙科返台后,有些怀才不遇,仅担任“中央信托局”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孙治强先生有过两次婚姻孙中山怎么死的:第一次婚姻,得两女孙嘉霖、孙嘉瑜。她们现均旅居美国。后孙治强先生与比他小30岁的林伦可女士结婚,得两子,他们是孙国元、孙国升。孙治强先生在古稀之年,即1992年、1993年两次回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还游览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方,并回翠亨村瞻仰过祖父的故居。2001年夏天,孙治强不顾年迈体弱,抱病赴美参加小儿子孙国升大学毕业典礼,因心脏病突发在洛杉矶辞世。享年87岁。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先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尔后遗体停放在香山碧云寺。在这期间,遗体历经风险,险些被军阀张宗昌派人烧毁,后被守灵卫士藏于水泉山洞里,才得以保全。1928年4月,南京政府发动二次北伐,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6月7日夜里,孙中山遗体又被放回碧云寺灵堂中。12月23日,林森、郑洪年、吴铁城等迎榇专员抵北京西山碧云寺谒灵,目睹孙中山“容貌清洁,毫未改动”。1929年春,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落成。5月26日,经重新作了防腐处理后改殓的孙中山遗体,被移至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安葬,至今几十年,遗体始终没有被动过。但是,却有谣传孙中山遗体移到了陪都“重庆”,或说,孙中山遗体在解放前已被国民党带到台湾去了。对此,曾当过孙中山贴身卫士,又参加过建陵工作、安葬时抬过灵柩、安葬后长期守陵的范良说,这是毫无根据的谣言。“安葬在中山陵的棺椁是紫铜棺,约1厘米厚,上面是水晶玻璃盖。孙先生身着黑色马褂,蓝色长袍,脚上是黑色布靴,神态安详地仰卧在蓝色的弹簧垫上,身体两边用许多丝棉球固定,两脚中间安放着瓷瓶,里面存放着火化了的内脏。密封前,又盖上了紫铜棺盖。墓穴四周为长岗石墓圹,墓圹外边是一尺多宽的隔层,再外边还有一道坚固的墙面。之后,从里到外用钢筋条、钢丝网、油毛毡、混凝土密封。这样,上部为日本著名雕刻家高琪所精心刻制的孙先生卧像,下部即是孙先生长眠的紫铜棺。”范良说,日军攻破上海、苏州两道防线,蒋介石曾想把先生的遗体带到重庆。设计陵墓的工程师怕损坏灵柩和遗体,移灵之事没能如愿。国民党撤离南京前夕,林森到中山陵对我们说;“总理遗体不能移动,你们要保护好总理陵墓。”80名卫士都在“与陵墓共存亡”的誓言书上签了字。范良又说:“孙科先生离宁前曾来谒陵。我请示他:‘共产党军队渡江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孙中山怎么死的?’孙科说:‘毛泽东、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你认识周先生吧?你不要跑开,他们是不会为难你的。’以后,我就命令大家徒手站岗,武器全部入库存放。”1949年“4月24日清晨,解放军的刘志诚团政委率领一个营战士来到中山陵。从此,中山陵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是的。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孙中山怎么死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其实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 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孙中山的后代:孙中山
(1866—1925)一生有两次婚姻,主要有三位女性伴侣(卢慕贞、陈粹芬、宋庆龄
),留下了一个儿子孙科
和两个女儿孙娫和孙婉,均为他与原配夫人卢慕贞
所生。
孙科
共有6个子女,长子孙治平、次子孙治强和四个女儿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
孙治平
、孙治强的名字都是孙中山所起,意在“治国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强盛”。兄弟两个童年时在广州和祖父一起生活,备受钟爱。
孙科的四个女儿:“英华芳芬”,名字都带个“穗”字,后都居住在美国
。
孙穗英:1922年生于广州(穗城),名字也是孙中山为纪念孙家和
广州所起。
孙穗华
:生于1925年,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
孙穗芳
:1936年生于上海。1965年,孙穗芳嫁给当时香港首富王时新之子王守基。
孙穗芬
:生于1938年,是孙科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交际场上的名人,二夫人蓝妮所生。孙穗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后来,孙穗芬成了台湾“中国民航公司”的空姐,不久后,她和美国驾驶员
孙康威结婚。
在中国近代
革命史上,孙中山是个“枢纽”式的历史人物,他从一介平民到创立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领导辛亥革命
,担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直到在北京
逝世,“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孙中山希望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和英勇无畏的努力。正因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孙氏家族也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尊重。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都深受孙中山家族的影响。
被誉为“国父”的家庭当然是辉煌的,孙中山从中山县的翠亨村
老百姓到国民党的总理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这是他一生的顶点,实际上,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受后世的尊敬程度更为辉煌。这有后来权力中心需要的原因,但也无法抹杀孙家在中国历史中的辉煌。
作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先后三任广州市
长,两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和立法院长,并一度担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孙科同样历经辉煌。到了孙科的儿女这一代,辉煌已经逐渐远去,他们过着低调而平凡的日子,但各自的生活多数也较为富裕。
孙家三代均受到东西方文
化的共同影响,他们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同时说粤语丶英语,甚至更多的语种。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主要是吸取了西方思想并结合中国的传统形成的,孙科从小在美国长大丶读书,行为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处更多。一百年来,东西方文化似乎在孙氏家族成员中找到了交流和沟通的“因子”和“载体”,即便是今天,孙家的后代大多数定居美国,他们也为中美的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孙氏的后代,祖辈的光环
已淡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名门,没有永恒的望族,但有的是可以承传的思想和习惯。孙氏留给今人的不仅仅是政治的遗产,更重要的是心胸。孙中山倡导的天下为公,孙科所说的“读有用书,养浩然气”,孙家第三代
为中美、海峡两岸联系所做的努力,这些都表现出一个家族广阔心胸的一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