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去国外高晓松回应国籍争议,外国的生活是啥德性,不敢乱说。
但高晓松回应国籍争议,有一点可以确认:
中国娱乐圈的钱高晓松回应国籍争议,指证好赚。从诸多中国名星普改外国籍贯的现象判断,似乎对于在中国定居发展前途的外籍人士,中国可能有倾向性的优惠。要么就是外国收税便宜。
但高晓松回应国籍争议,外国可能不太好挣钱。
这就出现了以外籍身份高晓松回应国籍争议,
挣中国的钱,给外国政府交税的现象。
真是专业演戏的群体。
现在,因吴亦凡事件,再加上众多明星的塌房,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外籍人士在中国娱乐圈的存在了,他们情况的走向不容乐观。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这意味着外籍艺人的日子不仅不好过了,而且,在中国想接力捞金,继续风光浪漫,红酒绿唇,不可能了。
出去容易,改回来困难。李连杰改了十几年了,现在依旧没着落。
不是因为情势紧急就能改回原国籍,而是人的初始的想法,才铸造了偷机取巧的恁些人,今天的焦虑。
因为,中国的绿卡,是世界上最难拿的。
不是游戏,自认为高智商者的手游,摆弄鼠标那么容易。那是自个的梦想。
高晓松直播翻车,是早晚的事,情理之中。因为高晓松,口快心直,除了音乐其它好象都不是强项。可是你上了直播就不同了,犹其是公众人物,如果一不小心,乱说话。大家会把一切你达不到的知识或能力。化做愤怒喷向你。
现在很多“专家”或"教授"不建议开直播,本来就什么也不是。但照样上专栏,乱讲话,讲错话,人民不会原谅你,正好你讲错话,大家又不想包容你了,只能翻船。不要什么也利用自己的名气,已沾遍世间所有好处风头。有真才实学,埋没不了。
社会已经回报了很多给你。要知道适可而止,急流勇退。有很多专家,无德无识,还很喜欢人前显圣。比如你的政治观点全国人民都知道,你哈谁大家也很清楚,今天的地位已经来之不易,千万不要一时疏忽成千古恨,成为众矢之的。
这次高晓松将一些自媒体告上公堂,但是却放过了方舟子,这其实是因为方舟子太狡猾,没有落下造谣的实锤。
那几家自媒体最大的尾巴,就是指控高晓松花钱买到了哈佛研究员的职位,而方舟子揭露的内幕是:这样一个研究员职位,并没有薪水可拿,高晓松只是需要哈佛教授的推荐,就可以凭此获得哈佛大学的电子邮件,校园卡,以及访问图书馆的各种权限。这样的research associate比一般的访问学者确实更加高级,因为访问学者往往有半年到一年的期限,但两者能获得的资源其实是差不多的。
总的来说,高晓松确实不是被录用为哈佛正式的教职工,这一点没有疑义。
但对于这件事情,我基本上还是同情高晓松,因为我是他《晓松奇谈》《晓说》等节目忠实的听众,可以说是每期不落的从头到尾听过一遍。
高晓松在他宣布自己入职哈佛的微博中,最惹人诟病的其实是“入职”两字。因为入职似乎会让人联想到领取薪水,但高晓松又的的确确没有直接说自己从此会拿哈佛的工资。实际上,退一步想,高晓松有自己的阿里集团的高管职务,同时还要负责收视量高达4亿的自媒体的更新。
他这样的超级大忙人怎么可能领取哈佛大学的薪水成为正式成员呢?换句话说,就算哈佛可以聘请他正式入职并给他发工资,高晓松也不可能真正的受聘,因为他的工作时间无法允许。
正如高晓松在后面的一条微博中补充说明的那样,这样一个研究员的职位其实是给一些具有社会知名度的非学术界人士。大家也不要把哈佛想得那么清高,它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需要找名人来贴金。高晓松提到大提琴家马友友在哈佛和他的头衔是一样的,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因为马友友的美国知名度高出高晓松不知道多少千万倍,哈佛大学对这样的人也只能给一个研究员的名誉头衔,可见高晓松能获得research associate绝不是什么怠慢。
我想,高晓松真正想炫耀的,其实不是他和哈佛大学的关系。因为作为一个出身名门的清华子弟,高晓松可以炫耀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那些没有听过他节目的人会说他在装逼,但实际上高晓松吹的牛在节目里比这个要厉害得多得多,尤其是讲到他和好莱坞的各种关系,以及他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
但是我一直认为,真正厉害的人偶尔吹吹牛装装逼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他们确实有着超越常人的人生履历和能力。但凡是听高晓松节目多的人,都会佩服得承认一点,那就是他确实读书非常非常的广博,不管是天文地理,军事科技,还是人文艺术,历史典故,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古代现代,他确实有着过人的口才和惊人的涉猎。在强闻博记这一点上,国内没有任何一个脱口秀主持人可以望其项背。
而且高晓松也的确有一些人文情怀,他做杂书馆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高晓松入职哈佛绝对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因为他的节目需要有大量的资料查阅,而美国哈佛的东亚图书馆,尤其是东亚系的费正清研究中心,是整个北美研究中国资料最齐全、研究实力最强悍的地方。
他获得了这样一个研究员的头衔,真正让他觉得非常自豪和骄傲的,其实并不是跟哈佛扯上了关系,而是他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些图书馆。所以他的价值观和很多网友是不一样的,我们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他是因为跟哈佛沾边而兴奋,殊不知真正让他狂喜的,是那些书架上尘封的史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