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何为“王朝”,尚不了了西辽历史。
王朝在古书中是常用词,随举几例,如南宋人李琪所撰《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第一卷为“王朝及霸国”,王朝即指周朝与周天子。又如清人陈厚耀撰《春秋世族谱》,云“春秋之世,自王朝以迄诸侯、大夫,得姓受氏,各有源流”云。又《尚书全解》谓西辽历史:“微子,纣之同母兄,虽不为师、保,而亦仕于王朝”,王朝者,商也。
在诸书中西辽历史,王朝总列于“列国”(诸侯)之上,指代中央政府,其意略同于“朝廷”。
王朝者,含“正统”之义,“正统”代表着古代政治及政权的合法性。
我们常说的“周王朝”“秦王朝”“汉王朝”“唐王朝”“宋王朝”“元王朝”及“明王朝”“清王朝”,虽非古词(古代典籍中没有这样的称呼),然“王朝”之义甚确,因为只有古代的正统朝代,方可称为“王朝”。历代王朝一脉相承,组成一个正统的王朝谱系,从夏商周直到“唐宋元明清”,皆为王朝。
我们把这个概念澄清了,再来看所谓“西辽”“北元”。
西、北这些冠词,是后人所加,它本来只称“辽”或“元”。为什么要给它们加上这些方位定冠词呢?只因正儿八经的辽和元都已经亡了(国都与疆域尽失),新兴王朝已经取代了它们的正统地位,西辽和北元作为其残余势力,其合法性也失去了政治基础,当然不可再称为王朝。
在政治上,“天无二日”,“天下”不可存在两个王朝。比如明朝建国后,形成了明王朝,那么元王朝就已经灭亡了,尽管其孓余还打着它的旗号,但已经得不到合法性的认可。
西辽、北元(以及类似的众多政权),虽然从古人的正统观念来看,够不上王朝,但他们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不可剥离,它们的历史,也构成中国史的一部分。
辽朝末年女真人崛起,辽国节节败退。1124年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带领部众西迁到了中亚地区,在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继续抗金。1134年他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称“菊儿汗”,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
耶律大石称帝后,1134年春曾组织过一次东征金国,但是由于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此次东征引起金国的注意,1135年金熙宗命粘罕征西辽,但在西辽军和金军内的起义军的夹击下,金军大败而归。
此后十年间,耶律大石积极向西扩展领土,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耶律大石后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击败塞尔柱帝国,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以至于在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而金、西夏、南宋等国家对西辽的后代君主皆称为“大石”。
耶律大石在位10年,去世时由于儿子耶律夷列年幼,遗命皇后萧塔不烟权国,号称 “感天皇后”,七年后让位于儿子耶律夷列,此期间西辽帝国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在位13年的耶律夷列病逝后,由于儿子都年幼,就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摄政,号称“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和夫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杀死丈夫萧朵鲁不,后来公公萧斡里剌发动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拥立耶律夷列次子耶律直鲁古为皇帝。
耶律普速完摄政的14年,西辽仍实行耶律大石的既定方针,对外派兵,对内生聚,西辽的国力达到极盛。
不过耶律直鲁古继位后开始耽于田猎,朝政混乱,社会矛盾激烈,附属国也开始不听号令,花剌子模和撒马尔干等附属国进攻西辽,西辽帝国不敌就一步步走向没落。
1211年西辽乃蛮部太阳汗子屈出律乘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篡位,其实屈出律是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的女婿,他是被成吉思汗打败后逃到西辽的。此时成吉思汗之势由于秋风扫落叶,1218年西辽为成吉思汗所灭,历三世4帝2后,享国88年。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