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诸葛亮北伐,因马谡失街亭,只好退兵空城计中计。西城有十万担粮食,不能留给司马懿,急令将粮食运走,诸葛亮还没来得及动身走,司马懿大军已经到了城下了。当时城里只剩下老弱兵几千人,战不能战,退不能退,形势危急。诸葛亮经过认真分析司马懿的特点和心理,果断让士兵打开城门,撤掉城头旗帜,安排几个士兵百姓打扫城门。自己却坐在城楼上抚琴! 司马懿到了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像没看见司马懿一样。司马懿在城下越来越觉得可疑,想其中有诈,城里一定有埋伏,急忙下令撤兵。司马昭提醒父亲说,诸葛亮这样,一定是城里没有兵马了,以此迷惑我们,我们应该攻进去。司马懿反驳说,你不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他怎会做如此冒险的事呢?我们进城,正好中他计策,快撤! 魏军走后,诸葛亮令城里士兵文官迅速撤离。司马懿半路感觉不对,再次来到西城,西城已经没了诸葛亮的踪迹。司马懿问西城百姓,百姓说城里确实无兵。司马懿不禁仰天叹道,吾不如孔明远矣! 很显然,空城计根本不是司马懿故意放了诸葛亮,而是真的没有想到,诸葛亮的深陷绝经而不惊,坦然自若!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诸葛亮在司马懿来之前,作为一切安排来忽悠司马懿,诸葛亮听到司马懿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来攻打西城,他先是一惊,手下人都惊恐万分,他们自己只有两干五百个士兵还有一些没有武功的文官,相差甚远,怎可怎么办呢空城计中计?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诸葛亮真是个神机妙算之人,他镇地下命令,叫士兵们把军旗全部收起来,人不要在城里来回走动,不准大声喧哗,违抗命令者格杀无论,又命令打开所有城门,用打扮老百姓模样的二十几个士兵,打扫街道,如果魏军杀来,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空城计中计。他自己不慌不忙带着两个书童登上城楼,笑容满面,焚香弹起琴来。

司马懿带领大军来到西城下,看到诸葛亮稳如泰山坐在那里焚香弹琴,城门大开,几十个老百姓在若无其事地在扫地,他起了疑心,因为他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这样大开城门,他想城里一定有埋伏,司马懿怕中诸葛亮的计,所以不感放箭也不敢去城里探听虚实,他怕上当,就赶快撤退。

三国历史上是有“空城计”的,但史实中“空城计”的人物原型是赵云,而非诸葛亮。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空城计中计:诸葛亮施展空城计,司马懿是真的中计了还是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为诸葛亮西城退敌司马懿,城墙上安然抚琴的诸葛亮吓退司马懿千军万马,可谓是一段佳话,甚至在后来的戏曲艺术里也将此段大为传唱。但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并未找到诸葛亮的这一段超神表演,反而在《赵云传》里找到了“空城计”的影子。

此事发生在汉中之战后期,夏侯渊兵败被斩之后,曹操欲夺回汉中,便开始调度粮草数千万囊入汉中北山附近,准备择日开战。此时黄忠觉得可以夺取曹操的这些粮草,便与赵云合谋取粮。黄忠带军士前往北山粮仓抢粮,赵云扎营做后援,见黄忠时久未归,心生疑虑,便领数十骑出营寨迎黄忠,正值此刻,曹操突然率军杀出,赵云与曹操先锋交战,因敌势众,且战且退,退至与黄忠部汇合,又掩护黄忠突围回营寨,此时部将张著尚未突围,赵云又领军去救张著,领回营寨。

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曹操一路追杀不停,追至营寨下,守营将军张翼欲闭营门死守拒敌,赵云思量敌众我寡,恐难久拒,于是令张翼敞开营门,偃旗息鼓。曹操兵至,见壮疑营内外有伏兵,引军撤退。正当曹操退军之时,赵云突然下令营内擂起战鼓,鼓声震天,并集结所有营内士兵举弓弩齐射曹军后军,曹军因此乱作一团,奔逃而去,此间相互踩踏落汉水者甚多。此战后,刘备视差赵云军营是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才是三国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此战赵云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走了一步险棋,正如刘备评价的一样,赵云确实是胆大心细,不可多得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