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庙号是仁宗的皇帝有7位皇帝,分别是汉仁宗刘禅(223年-263年)仁宗皇帝、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西夏李仁孝(1139年—1193年)、西辽耶律夷列(1151年—1163年)、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年-1320年)、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
这七位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可能大部分熟悉的就是宋仁宗和清仁宗,首先我们聊一聊汉仁宗刘禅,这是蜀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是碌碌无为,在位时间40余年,成功把蜀汉带到了灭亡;刘宋王朝建立以后刘裕为了自己建立的王朝正统,所以给了刘禅上了庙号仁宗,刘禅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仁宗皇帝。
第二位就是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当政期间发生了宋夏战争,为了国家的富强,宋仁宗启动了改革派进行庆历新政,抑制土地兼并,可以说这时候的宋朝人生活得最快乐仁宗皇帝。
宋仁宗在位41年,他去世以后整个宋朝的老百姓为之伤心,因为他的确是一位好皇帝,狸猫换太子说的也是他,大部分通过狸猫换太子来认识这位皇帝。
还有一位就是元朝的元仁宗这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皇帝,他恢复了科举制度,如果他当皇帝再长一点的话,就没有明朝的事情了。
最后一位就是清朝的仁宗皇帝,清朝正式在他的手里由盛转衰。
“仁宗”为庙号,帝崩后被后人供奉于太庙中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以示永久立广由祭祀。其内容与谥号相似,均为后人对他生前功过得失的评价。区别在于:庙号由继位者与大臣拟定追尊,谥号为朝廷追谥。如:刘彻,庙号汉世宗,谥号汉武帝。
“仁”,意为宽厚仁慈。历史上“仁宗”有六个,仅西夏与西辽的“仁宗”属地方政权,可不计。正宗的有四个: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
最名副其实的仁宗,窃以为当属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间,使北宋综合国力达到顶峰,开创“仁宗盛治”,群星璀璨,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他个人宽容仁厚,极尽节俭,善于纳谏。《宋史》评:“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元仁宗虽是蒙古族,但汉文化素养深厚,奉行“以儒治国”,恢复中断已久的科举考试制度,被称为“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
明仁宗虽将大明航船拔上正确轨道,为其子明宣宗开创“仁宣之治”盛世奠下基业,惜其在位仅八个月即崩,存在感不强。
清仁宗即嘉庆帝,在位25年,最大功绩就是即位后打掉和珅贪腐集团。
故综合而言,我认为“仁宗”二字,赵祯当之无愧。当然,四个仁宗均有缺憾之处。见仁见智,也属正常。
个人孔见,不喜勿喷!
拜托以后能不能别提这种招黑的问题了,好好一个宋仁宗就因为你这个问题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了。
首先宋仁宗可从来没有称自己为千古一帝的。
其次也没有任何权威专家或机构评出过什么四位千古一帝的,更没有说宋仁宗属于千古一帝。
所以这个问题就不要给宋仁宗招黑了哈。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更是个好人,这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都逝去快一千年了,有必要这样黑人家吗?
真是醉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回到如下:
作为北宋王朝的守成之君,宋仁宗治国能力差强人意,水平并不高,在位四十多年,国家也是面临内忧外患,并且还爆发了同西夏的战争,一开始也是节节败退。但是,宋仁宗性格宽厚仁慈,在位期间,能大力提拔有本领的官员,北宋著名的大臣几乎都是在仁宗在位期间崛起的,可谓群星璀璨。这些名臣主要有:范仲淹、滕子京、种世衡、富弼、晏殊、包拯、韩琦、文彦博、欧阳修、杜衍、苏舜钦、狄青、尹洙等人。
(范仲淹)
仁宗是他的庙号,而他的所作所为也称得上一个“仁”字。就让我们用几个小故事,来看看仁宗皇帝到底仁在哪里吧。
(韩琦)
《宋人轶事汇编》里面记载了两则轶事,可以从侧面说明仁宗的“仁“绝非言过其实。
【仁宗夜饥】(富弼)
一则轶事叫“仁宗夜饥”。说的是有一天早上,仁宗对近臣抱怨:“朕昨晚没睡好觉!”近臣闻言大惊:“陛下何故睡不着觉?”仁宗答道:“因为半夜饥饿难忍,想吃烤羊。”近臣问道:“陛下为何不将这件事情告诉宫人?让他们准备即可。”
仁宗答道:“我听说只要宫里索取某样东西,哪怕只有一次,以后都会成为惯例。我如果半夜想吃烤羊,宫人遵旨照办,以后会害死几多生灵?会折腾多少天下百姓?既然如此,我宁可饿肚子。”众人闻言高呼万岁。
【皇帝抠门】第二则轶事叫“皇帝抠门”。说的是仁宗皇帝在后宫与宫人玩博彩游戏,每把只出一千钱,一旦输了,只留下五百钱,另一半还要拿走。宫人们就笑话仁宗:“官家太穷相,输都输不起,玩游戏也不肯尽兴。”仁宗说道:“你们知道这些钱是谁的吗?这是老百姓的钱,不是我的,我今天已经乱花了百姓一千钱。”
(滕子京)
以上两则轶事虽然不见于正史,也可以证明仁宗皇帝属于有德之君,这是没错的。但是,他虽然有仁有德,守成的能力却很欠缺。在位42年,庸碌无为,无力改变祖宗制度,也无力力挽狂澜,让国家的隐患越积越多,最后酿成了靖康之耻。后人曾经写过一首诗,如此评价他,一点都不客气:“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评价得还算比较恰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