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关哪吒的故事,这地方我最熟悉!

就在东北辽南,大连,黄海边,依山傍海的一个小渔村哪吒的故事!

这里哪吒的故事,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乃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外的胜境仙居!这里有花果山,方寸灵台山,斜月三星洞,流沙河,无底洞,人参果,蟠桃,,

小时候,我常去海边玩耍,长海县诸岛桃花盛开,黄药师闲来无事,就吹笛子。

海边有奇形怪状的礁石,海浪?冲激,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有一天,居然石破天惊,蹦出个石猴子?!各种调皮捣蛋,惹得花花草草不得安宁!

还有一天,别的村里,来了一个胖小子,戴个项圈,披着红绸布,咋咋呼呼,在我们村里横着走。

我也不是一班人啊!

有一次,我用铅笔刀,削了个三月的桃树枝,做成打神鞭,又用砍柴火刀,找大沙河边的柳树,做成了一柄三尖两刃刀,在村里所向披靡!

后来,名气大了,邻村有这个两个混小子表示各种不服,前来约战。

我们约定中秋时节,八月初八,在我们村后的石砬子山一决雌雄!

那天,那两个小子来了。

先是,石猴子,提溜着一支金箍棒,号称七十二变,与我大战三百合,被我打的上天入地,无处遁形!

然后,胖小子号称哪吒,三头六臂,不敌我百变神通,只得叫我大哥!

哪吒闹海的故事,有三个核心内容,就是打死东海龙王太子剥皮抽筋、陈塘关剔骨割肉还父母、莲花重生东海报仇。至于有人说的其他细节,例如拳打巡海夜叉、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等,都是核心故事里面的细节或者说是情节推动因素。例如拳打巡海夜叉是为了制造与龙王太子矛盾做铺垫;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是导致剔骨割肉还父母直接原因。

哪吒的故事:电影《哪吒》大火,故事发生地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哪吒的故事:电影《哪吒》大火,故事发生地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哪吒的故事:电影《哪吒》大火,故事发生地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哪吒是中国神话史上足已有千余年流传广大的神仙,从古到今的大部分故事主要出自于明代古籍的两部神话小说作品《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特别是封神中哪吒更为有名。

哪吒的故事:电影《哪吒》大火,故事发生地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但是哪吒闹海最早传说不是本土的,而是来自古波斯和古印度教的神话,随着本土化的传教,唐末起就从古盛传至今,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 ,记载已在东晋有之。

哪吒的故事:电影《哪吒》大火,故事发生地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哪吒爱打抱不平,他始终无法接受龙王吃童男童女的事实,不愿意自己的同伴平白无故的葬送于海。为了救他的同伴,吓退了巡海夜叉,杀死了龙三太子熬丙。也不愿接受龙王对他的诬告,始终坚持事实和正义,还戏弄了具有强大力量的东海龙王。哪吒是一定要为他这种无情破坏现有规则、与整个体制做对抗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的。终于,东海龙王招来三海龙王,带领龙宫众兵,到陈塘关兴风作雨,水淹全城,把陈塘关全城百姓的生命绑架在哪吒一人身上。

面对四海龙王的威胁、陈塘关百姓的生命和拿剑欲亲手杀他、但最后又难以下手的生父,不愿连累任何人的哪吒选择了挥剑自杀。其实换一种角度看,可以理解为哪吒是在用自己的死亡做最后的反抗。

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表明,哪吒从未放弃抵抗,只是自己的力量实在太过弱小且孤立,连他的父亲都是都是他所反对的权利链条上的其中一条。面对过于强大的保守势力,哪吒仰天大喊一声“师父”,那个他唯一的支持者,然后就用自杀来向所有人表明:你们的规则无法制服我,我不接受你们这些人所把持和维护的一切。

哪吒用自杀这种“离经叛道”、严重破坏规则的方式来做了他最后、最强烈的抵抗。 而这种抵抗具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哪吒自杀所表达出的对封建“父权”的直接否定。在传统礼教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所有权,父为子纲,儿子的一切都拜父所赐,生父杀子,子不得不从,否则就是破坏纲常,不服教化,“非人焉,禽兽不如”。但是哪吒却在其父面前用这种极其刚烈的行为,来告诉李靖和所有旧势力“我属于你,但我可以由自己来还!”

在进一步的层次上,这是对以君权、父权为代表的所谓的神授之权、强权、“权力即正义”等的强烈不满,也就是对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封建三纲、封建等级秩序和封建统治正当性的彻底否认。

而在最深层次上,这个行为的意义绵延到了整个人类时空之中,代表的是历史上一切的进步力量对强大旧力量的拼死反抗。历史就是在这种革新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