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儿子共有六个张居正生平,分别是老大张敬修,老二张嗣修,老三张懋修,老四张简修,老五张允修,老六张静修。题主说的是人送外号“关节状元”的老三张懋修吧。
这件事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卷十四有记载:今上庚辰科状元张懋修,为首揆江陵公子,人谓乃父手撰策问,因以进呈,后被劾削籍,人皆云然张居正生平。沈德符说张居正出题,张懋修答题,所以张懋修才能考中状元。
张居正(图片来源张居正生平:网络)
我认为张懋修是有真才实学的,其一,从其唯一的传世之作《论书》中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纨绔子弟那般才疏学浅,从一些史料来看,也的诗写的也不差,但是其治国思想是不是有他老爹那样厉害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科举考试基本上都是四书五经。
其二,张居正当时身为内阁首辅,政敌颇多,如果他开后门给自己的儿子,那我估计张居正得被骂死,因为明朝的言官可不是摆设,他们连死都不怕更不要说怕张居正了。
其三,张居正曾给张懋修写过一封信,叫《示季子懋修书》,在信中他严厉的教育张懋修,有张居正这样的严父,张懋修可能作弊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信件部分内容如下: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老爹是内阁首辅,儿子是状元,这种事例在明朝还有一例,那就是杨廷和杨慎父子。当时的杨廷和是内阁首辅,权倾一时,而杨慎又高中状元。但是朝中罕有人拿此事作文章,为何?还是杨慎的名气太大了,身为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虽然杨慎的结局不咋地,但他确实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堵住了朝野上下的嘴。
杨慎(图片来源:网络)
张懋修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张居正政敌太多,而张懋修又不像杨慎那样有才学,再加上言官在万历朝已经是以死为荣了,所以张懋修给人一种错觉:在张居正的庇护下他才能得状元。
后来张居正人亡政息,他的儿子们也没有幸免于难,老大张敬修,因被严刑拷打而自杀,死后留下绝命书: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矣,愿他辅佐圣明天于于亿万年也!
老二张嗣修被发配到边疆,情况不明。
老三张懋修见哥哥自杀而亡遂自杀,未遂,后被发配到边疆,在六十八岁的时候沉冤昭雪,得以放还,七十九岁卒于家中。
老四张简修被革职为民。
老五张允修,在明思宗时期不甘受辱自杀身亡。
老六张静修,生卒年不详。
野谈杂论,不实之处,还望指正,谢谢大家。
如果题主说的求情,是指抱着万历皇帝的大腿,磕头如捣蒜,求他不要抄张居正的家,满朝文武里确实没有。
如果题主说的求情,是指在万历皇帝下令抄家以后,对万历皇帝说张居正忠君为国,任劳任怨,或者对负责抄家的刑部侍郎丘橓说,阁下手下留情,下手轻点,别让咱们的小皇帝万历,在历史上留下“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后世骂名,这样的求情倒是有。
尤其是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在不堪逼问而自缢以后,朝廷百官反应激烈,更多人开始给张家求情。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的原因:万历皇帝抄冯保的家是诱因,辽王案是导火索,报复张居正是初衷,抄没张家财产是目的!在小皇帝万历当政的前几年,始终有三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就像三团巨大的阴影,阴森森地笼罩在小万历的周围,挥之不去,阴魂不散。
这三座大山就是,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
张居正死去以后,万历帝开始独揽大权,他早已经对冯保很痛恨。他痛恨冯保的直接原因,是冯保在小万历当皇帝的前几年里,始终为李太后监视万历的一言一行。
只要万历皇帝稍有做的不对或者不好的,冯保那边立马就会通报李太后,接着李太后就会把小皇帝叫到自己宫里,劝诫或者训斥。
李太后训诫小皇帝万历,往往又会搬出张居正。李太后经常对小皇帝万历说,如果张师傅知道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他会怎么想怎么想。小万历对张居正,既有敬服,又有畏惧。
有御史看到张居正已经死了,就又开始攻击冯保。当时有个叫李植的御史,给万历皇帝上疏弹劾冯保,直书冯保的十二大罪。
同时,冯保在司礼监的对手张诚、张鲸也在万历面前攻击冯保。他们说冯保贪污腐败,家资富饶,甚至胜过皇上。
于是,明神宗万历下旨逮捕冯保,并派人去抄冯保的家。
这一抄不要紧,却惊呆了刚刚成年的万历皇帝。据史载,总共从冯保家里抄出金银一百余万两,各种珠宝更是无数。
万历皇帝尝到了抄家的甜头。于是他又打起做了近十年首辅的张居正的主意。张居正虽然死了,他的家财肯定还在,万历皇帝这么想。当然,张居正毕竟做了多年首辅,朝里朝外,很多都是张居正的人。包括内阁里那几个,都是张居正提拔上来的,只能一步一步来。
现在除掉了张居正在司礼监的盟友冯保,已经成年的万历,也对自己的母亲李太后不那么畏惧了。下一步就是对付死去的张居正。
万历首先做的,就是废除张居正变法里的那些新法。接着诏夺张居正生前死后的荣誉,先夺了他的上柱国和太师,再夺了他的文忠的谥号。最后,把在锦衣卫当锦衣卫指挥的张居正儿子张简修废为庶民。
御史们一看万历皇帝在报复张居正,有些人坐不住了,开始攻击张居正和张居正的党徒。当然,此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是张居正提拔的,他已经在尽力维护了。
然后,有个御史羊可立,又把多年前,张居正构陷辽王朱宪㸅的事扒拉了出来,接着辽王妃开始诉冤,辽王妃在诉状里控诉张居正说,辽王府的万千家财,都进了张居正的府里。
万历皇帝一听到万千家财,抄家的心思更加急切了。万历皇帝打定主意要抄张居正的家!万历皇帝要抄张家的消息传出来以后,立刻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实际上就是委婉地为张家求情。
比如,左都御史赵锦上疏说,当年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时候,也抄过大奸臣严嵩的家,结果抄家人员肆意妄为,竟然连累了严嵩老家周围的好几个府县。现在朝廷又要去抄张家,恐怕对当地老百姓也会不利。“恐遗害三楚,十倍江西民!”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江陵人,古为三楚之地,故曰恐遗害三楚;严嵩是江西新余分宜人,故曰十倍江西民。
再比如,吏部尚书杨巍上疏说,张居正是辅政大臣,侍候皇上十年之久,任劳任怨,为皇上效犬马之劳,皇上这么干,恐怕会伤了天下臣民的心,尧舜这样的圣主肯定不会这么干。
其实,这些都是给张家求情呢!
但是,小皇帝万历报复心切,再加上对金银珠宝的热切欲望,和抄家抄出的快感,因此对这些人的求情一概未理。他仍旧派出了以司礼监太监张诚和刑部侍郎丘橓等为首的抄家大队!抄家大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张家的财产。朝廷和民间,早已经有传言说,张家有白银二百万两之巨。
至于抄家的罪名,有三条,一是谋反,二是叛逆,三是奸党。丘橓素来跟张居正是政敌,他抓住这个机会,也要报复张居正。
丘橓等人来到江陵张家以后,荆州府和江陵县的大小官员全部到场,亲自封了张府。张家人全都躲在深宅里不敢出来,没有食物了,也不敢出去买。
据史载,在此期间,张家饿死了十余口人。再加上丘橓等人刑讯和逼供,张家人有死绝的危险。
可是,令万历皇帝和丘橓失望的是,他们从张家,一共只搜出黄金一万两和白银十万两,至于传说中寄存在宅外的二百万两白银,怎么也找不到,丘橓对张家人,尤其是张居正的儿子们刑讯逼供,也问不出结果。
这时候,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忍受不了拷问和毒打,愤然自缢身亡了。张敬修自缢之前,还留下了一封血书,传播当世。
张居正另一个儿子张懋修,也不堪拷问,想要投井自尽,结果没死成,然后他又绝食,仍然没死成,终于留下了一条性命。
张敬修的死,震惊了朝廷,朝廷百官纷纷开始为张家求情,其中包括首辅申时行、内阁辅臣许国、六部的堂官侍郎和张居正的学生、旧僚等大臣。申时行曾经给丘橓去信,告诉丘橓,别让咱们的小皇帝留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骂名。
内阁辅臣,大学士许国也给丘橓去信说,阁下千万手下留情,别让后世骂咱们这辈人重财轻人。
张居正的学生于慎行,更是痛彻心扉,给丘橓去了一封信,言词沉痛,慷慨陈词,为张家求情。这封书信,当时传颂天下,文武百官争相诵读。
但是,这些书信,丘橓都置若罔闻。我们前面说过,丘橓跟张居正是政敌,张居正当政时,不喜欢丘橓,曾经打压过丘橓,丘橓报仇心切,对张家人心狠手辣,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给丘橓去信,朝廷里的官员也上疏万历皇帝,给张家求情。比如,内阁首辅申时行联合六部大臣,乞求万历皇帝对张家从宽处理。
比如,刑部尚书潘季驯上疏说,张居正的老母已经年逾八旬,性命旦暮就可能不保,求皇上特旨宽宥她吧。
在朝廷百官的求情氛围中,丘橓等人在张家,又实在拷问不出更多财产的情况下,万历皇帝终于松口了。
他下令,在张家给张母留下一座空宅,另外留下四十亩田地,以让张母安度晚年。
至于张家的子孙,自杀的自杀,充军的充军,可谓家破人亡!
万历皇帝早先曾经对张居正说过,待张居正死后,“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张居正恐怕万万不会想到,他的小皇帝学生万历在他死后,是这么看顾他的子孙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