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尤太忠,我来回答。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尴尬的事之一尤太忠,就是外国元首很怕来中国吃国宴。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很多人认为尤太忠,国宴多爽啊,放着全国的美味,大家还不抢着参加国宴。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根本不是这样。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绝大部分参加国宴的各国政要,都是勉强应付一种外交仪式、外交礼节而已。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大部分人只是在国宴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甚至是象征性的碰一碰。

很多外国元首绝大部分吃不惯中国菜,甚至畏惧中国菜。

而我国最初的国宴,没有太多经验,多是拿出中国人认为最好的才招待外国人。

外国人往往很不适应。

主要分为几点:

第一,只有淮扬菜才适合国宴。

很多人很奇怪,中国有八大菜系,最终只有淮扬菜独霸武林。

最初也试验过其他菜系。然而,都不符合洋人的口味。

最终结论是:“川菜相对比较辣,大部分外宾受不了;鲁菜浓油赤酱,口味重,外宾吃不惯;北方菜烧烤多,对牙齿和肠胃要求高,外宾很多年龄较大,不适合;广东菜多生猛海鲜,外宾第一次吃的话肠胃难适应。这样一比较,淮扬菜就很容易‘胜出’了。”

第二,中国人认为的好材料,外国人难以接受。

国宴对于食料的选择是非常牛逼的。

国宴大厨这么介绍:所有的原料,都来自固定的渠道,都采用严格的标准,如蔬菜,都是有机蔬菜,不能添加任何化学肥料,避免有害物质造成损害。做菜所需原料的所用部位也有严格规定,比如“开水白菜”,这道菜一般只选取三寸半高、叶绿肉厚的白菜,还要去掉菜棒留其三叶嫩心。

此外,国宴所有选材,必须从其原产地精选而来。如燕窝,非泰国的官燕不用;鱼翅,不是南海产的一极群翅不上桌;金丝小枣,也只能用乐陵产的。

即便这样,外国人很难吃得下燕窝、鱼翅、海参之内。

就像中国人也不接受高级鱼子酱一样。

据说尼克松曾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后面的美国总统和国务卿:不要管叉子下是什么东西?只需要往嘴里送就是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吓尿了。

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广西开会,当地将名菜龙虎斗上桌。

那时候的龙虎斗,今天吃不到的。

蛇是一种剧毒的毒蛇(今天是保护动物了),猫则是果子狸。

外宾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随便吃了几口。然后知道了菜的内容以后,外交官在回忆录中写到:一瞬间,我感觉肚子里面都在龙虎斗了。

第三,厨师水平高,但外国人不适应。

很长一段时间,外国人不适应传统中餐。当年中国人去国外开餐馆,都必须进行口味本地化,不然店很容易倒闭。

烧国宴菜的师傅共有160名厨师,从特级、特技、高级到中级都有,其中总厨师长1名,下设热冷、面点、西餐,8个正副厨师长,个个都是食界响当当的腕儿。

这些厨师来自五湖四海,除政治素质高外,还得“根正苗红”,要过政审,并且文化素质要求也高,除勺上功夫外,还要求能研究各国风俗文化,会烹调全国各地名菜名点,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随客而变。

即便如此,很多老外还是接受不了中国菜的口味。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李德生(1916年-2011年5月8日),河南信阳市新县陈店乡人,开国少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是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他1930年参加了红军,是从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战功卓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他指挥的。

尤太忠: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他是被两次授予军衔的将军,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他军政兼通,曾任过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还任过解放军总政主任、国防大学政委。

△他曾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开国少将中,只有汪东兴、刘华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