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男人靠征服世界去征服女人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女人靠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位不平凡的女人:
唐太宗李世民有了长孙皇后才能成就贞观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有了马皇后成了一代明君;
明英宗朱祁镇再被囚禁当太上皇时靠皇后做手工养活,最终自己夺门之变,重新当成了皇上;
清太宗皇太极有了博尔吉吉特(孝庄皇太后),才能成功定鼎中原;
所以说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女人,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也是因为一个女人的两次劝谏,终究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位女人就是他的王后樊姬。
1.男人如石山,女人似泉水。从不见山能压住水,只能见到水滴石穿。温柔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武器。想起楚庄王,我们肯定会想起一个成语叫一鸣惊人。说的是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三年没有动作,而后无论做人做事都是一鸣惊人。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的变化是逐渐变化的,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楚庄王,他要选一位王后,他要求所有的嫔妃在三天之内送一份礼物给他,然后根据礼物来挑选,谁当这位王后。
后宫之中忙得鸡飞狗跳,只有樊姬无动于衷。楚庄王很奇怪,就问你为我准备的礼物在什么地方呢?
樊姬从容的说:我们妃子们所赠送的礼物是您现在最需要的,而您现在不缺金,不缺银,只缺少一位王后。所以我将自己送给您。
楚庄王觉得他的话说的有情有理有节,就将樊姬立为了王后。
2.楚庄王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樊姬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刚登上王位的楚庄王喜欢打猎,喜欢吃喝玩乐,没有心思放在朝政上。很多人劝他都没有用。
樊姬就想了一个办法:她连续几日之内不梳洗打扮,不使粉黛,蓬头垢面。
当楚庄王问他原因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皇上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楚国没有希望了,楚国没有希望,臣妾还有什么心思打扮自己呢?
楚庄王颇受感动,当即表示一定会改正。
3.不要以为故事到这就完了,还有下一节楚庄王表示自己要改掉沉迷于酒色的这个坏习惯,但没坚持几天,他又开始恢复到了以前吃喝玩乐的老样子了。我相信很多女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对楚庄王失望,不再去理会他。
樊姬也很失望。但 她依然没有放弃,她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在城内筑起一座高台,每晚登上高台,对着星星和月亮化妆。
当楚庄王很奇怪问他原因的时候,聪明的樊姬是这样回答的:王上曾经答应我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但您食言了。您作为我的男人,都不遵守诺言,我为什么还要打扮给一个不在乎我的人看呢?我还不如打扮给月亮和星星看呢?
男人最怕的女人说两句话:一句是你不守承诺,另一句是你不行。樊姬这句话刺到了楚庄王的痛处,楚庄王这才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终开创了一番雄图,霸业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桃花夫人就是息夫人,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据说是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据说“息夫人”和第二个丈夫楚文王生活了一辈子却不肯和他说一句话。但是息夫人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诗名为《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里满满的都是故事。
“息夫人”并不姓息,息夫人姓妫,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陈庄公的女儿。陈国是妫姓国,始封君是西周初年受封于周的舜帝后裔陈胡公。胡公叫妫满,所以又称为胡公满。周武王把女儿大姬嫁给陈胡公,让他在陈建国,奉舜帝之祀。陈国在现在的河南睢阳。
“息夫人”的父亲陈庄公没什么可说的。“息夫人”之所以被称为“息”夫人是因为她嫁给了息国国君。息国是个姬姓诸侯国,封地在现在河南息县一带。没来息国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自从息侯娶了息夫人之后就有故事了。当时的蔡国国君蔡哀侯和息侯是连襟,娶的都是陈庄公的女儿。息夫人路过蔡国时蔡哀侯留下她见面,这事引起息侯大怒。息侯觉得蔡侯是垂涎自己美丽的妻子。
如果息侯只是私底下生个气,发个脾气,这事可能也就过去了。但是息侯不甘心,他想用计联合楚国教训蔡哀侯。于是息侯设计让楚国假装入侵,他再去请蔡哀侯来救援。结果楚国灭了蔡国。蔡哀侯一怒之下就在楚文王面前形容息侯的妻子有多么美貌,引起了楚文王很大兴趣。结果楚文王把息国也灭了,顺便把息夫人掳回楚国自己收了。息夫人的第二个丈夫楚文王还是很有的说。楚文王的父亲是楚武王,就是那个不识和氏璧,太史公说“及通而霸,僭号曰武”的楚武王。楚武王是楚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楚武王的夫人邓曼是邓国人,曼姓,被赞为是“知天道”的人,非常聪明贤惠。邓曼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熊赀,就是后来的楚文王。千万不要小看另外一个,邓曼的另一个儿子,楚文王的兄弟,叫屈暇。屈暇是因为封于“屈”邑,以封地为氏,所以他的后代都姓屈,比如他的一个后裔,我们叫他“屈原”。
按春秋时期的称呼习惯,“息夫人”这时候早不该叫息夫人了,至少也得叫“楚夫人”。国君的夫人可以称为“君夫人”,或是按丈夫谥号称呼,叫“文妫”,或是按丈夫的国号叫“楚妫”,或是像她婆婆邓曼那样,叫“陈妫”之类。
楚文王真的是为了帮着息国惩戒蔡国吗?或者他真的是因为受了蔡哀侯蛊惑为了夺取息夫人才灭了息国吗?楚文王说不上是一代霸主,但他有从璞中识玉之明,“和氏璧”是楚文王发现的。从楚子熊绎受望燎之耻,楚国就没放弃自强北上之心。这一点楚国和秦国很相似。息、蔡都是姬姓的中原小国,息侯糊涂请他入师中原,这是多好的机会,楚文王怎么可能放弃?至于息夫人,应该就是顺便的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