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它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由于原始人在生产斗争中不了解自然的规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把支配人们的一切外界力量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形象,通过幻想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神话的积极意义:神话的种种幻想又和对自然现象的种种解释并非毫无根据或纯粹的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例如《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神话就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和征服自然的坚强信心。《驩头国》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张弘国》、《奇肱国》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提高生产率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原始人的许多关于发明和创造的神话反映了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群众智慧的总结。他们利用这总结的成果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向前发展。
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
(一)女娲补天——这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开辟观念。女娲是世界的创造者,人类的始祖,代表人们的无比伟大的力量。
(二)后羿射日——羿是一个原始人塑造的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是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胜利象征。
(三)鲧禹治水——鲧是热心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形象。他的儿子——禹终于“纂就前绪”,战胜了洪水而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
原始神话中虽具有“神”的观念,但与后世宗教迷信的“神”有本质的区别。神话是积极的,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宗教迷信是消极的,它宣传神是人类命运的主宰。神话的神是具体的现实世界的人的反映,宗教的神则是抽象的某种意识和道德倫理的象征。
由于历史家、哲学家的窜改和歪曲,不少古代神话的完整性、原始性被破坏了,因此看不到神话的真实面貌,而流传下来的神话也较少。这在实际上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它的新奇丰富的幻想和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对于后世不少的作家作品,特别是戏曲和小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神话故事》的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有的已经流传上千年,之所以经久不衰,靠的不是推荐,而是故事本身和故事的寓意。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人们都知道人不可能化成蝴蝶,那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质疑去抨击,反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传颂呢?
因为它代表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对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现实社会不可能给与时,利用神话来实现这个不可能实现的需求,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慰藉,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之所在。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我国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已经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
这个故事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也在世界流传甚远,被誉为最美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郎才女貌,属于自由恋爱。正是因为自由恋爱,有悖于当时那个封建社会,受到了种种阻挠和打压,在奋争、努力不成的情况下,含恨双双化成蝴蝶,成了千古绝唱。
中国神话故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善良的,有邪恶的。但不论归于哪一方面,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赋予了它流传至今的生命力。
图片均来自百度
这个不是十分复杂,而是极其复杂,因为中国的古籍实在是太多了。而很多或多或少都与神话有联系。一个人从生到死,就算读一辈子书也未必能够通读古籍,不仅仅是古籍数量,还有它里面无数艰深的语句。就算能够囫囵吞枣,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了。
在如此浩如烟海的资料数量下,每一个通读过一部分的人都可以总结出自己独有的神话脉络。比如神话大师袁珂,已经创作出了《中国古代神话》,功成名就,却在他的暮年才读到堪称“汉民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然而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吧它加入自己的神话体系了。相对而言,鲁迅、茅盾都是曾经为中国神话做过贡献的学者,然而他们后来都把研究重心转向了其他方面,没有在神话研究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还必须说明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神话”其实是个现代词,源头是英语“myth”,本来是西方人以希腊神话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文学形式,按照严格的神话标准,它必须诞生在上古,用于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或者彰显人的伟大。结果民国学者以希腊神话为标准,拿它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去找,结果没有找到,或者说“中国神话已经灭亡。”袁珂他们这一代的贡献就是把古籍中的神话元素提取出来,“找回”了失落的中国神话。而后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对劲,这才修改神话标准,认为后世的作品也可以叫“神话”。这样,西游记才有了神话资格。但封神演义还是不被看成神话。其实希腊神话十分特别,因为古希腊早就灭亡了,其来源十分可疑。而中国一直存在,神话故事也一直在鲜活地发展流传。所以当年寻找神话根本不应该去翻古书,而应该去最偏远的乡村角落,去民间说唱艺人,巫婆神汉的口中去找。又或者我们本来就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神话标准。
研究中国神话必须要明白三个大分歧,这些分歧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第一个分歧是统一和个体的分歧。很多人认为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样,神话也应该是统一的。然而以中国庞大的体量,悠久的历史,这样会让神话显得杂乱无章。现在中国神话按照年代可以分为“上古神话”,“中古神话”,“下古神话”,断代分别以战汉,唐宋,明清为界。但单就上古神话又可以按照地区分为“中原神话”,“楚国神话”,“东夷神话”等等,这样对很多人会感觉更加杂乱。
第二个分歧是处理神话和仙话的分歧。按照神话学的定义,不是光超自然故事就是神话,由于创作目的和源头的不同,它可以分为神话和仙话,一种歌颂人的伟大,一种歌颂神的伟大,其实这个方式还可以分出佛话或者其他宗教的“话”。因为两者本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这些故事中的确有两种不同的思想。一种号召人们反抗命运,一种号召人们服从命运。是否给后者“神话”的待遇,没有一定的答案。更麻烦的是很多时候政治意识会渗透到神话研究中,改变其标准。
第三个分歧是东西方的研究标准区别。因为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使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以西方神话作为神话的标准体系,其实这种方式早就存在。比如所谓“三教儒佛道”,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以佛教为统一的宗教标准。这样方便理解,却让我们丧失可另外一些可能。比如大禹诞生的神话,袁珂基于对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的崇拜采用了鲧腹生禹的故事,而没看到神珠生禹的故事。其实每一个中国神话都往往有很多版本。只坚持一个往往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中国神话是由多个世界观组合而成的,不同于已经死亡的希腊文化。中国的这些神话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而且还在不断的丰富,比如下图,据说是某个土地庙的壁画,包含了除了传统佛教道教儒教的元素外又吸收了玛雅,印度,巴比伦,埃及等其他元素,你可以说它们不是神话,道我们的神话就是这样丰富起来的。
所以我不会列出自己总结的中国神话脉络,而是希望你能够总结出自己的中国神话脉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脉络。
现在研究中国神话的书籍汗牛充栋。这里只列出一张书单,以便节省你的时间。
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大师作品,集一生研究古籍之精粹,现代中国上古神话的创造者,神话爱好者必读。
2、《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全》,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为了节省你的时间,只看汉族部分的即可。
3、《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不用我多说,但少有人仔细看里面的神仙结构,甚至很多研究作者也未曾述及,等你能看懂后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4、《星象解码》,打开古天文世界大门的书籍,能打通神话与天文的任督二脉,很多人认为中国神话缺乏严谨性,这本书会告诉你:恰恰相反。
以下的书有一定难度。
5、《野叟曝言》,罕见的描写儒教神话的小说,儒教对于中国神话是个争论不休的课题,相信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6、《历代神仙通鉴》,把中国上古神仙至近代的故事一网打尽的奇书,堪称神界的《史记》,只可惜现在网上找不到完本,而且其叙述方式是个问题。其有两个版本,一是记传体,一是编年体。而且没有象袁珂一样受近代思想影响,可谓“本来源流”。
7、《汉鬼考》,在考古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汉代人的精神世界,讲述上古神话向中古神话转化的秘密,以此类推学会神话的思维。
8、《真灵位业图校理》:现存最早的道教神谱,通过整理明白每位尊神的来龙去脉,七级神阶的设置可以让你明白职业道教和俗化道教的区别。
其实这些只是主线,你要深入研究甚至不能只看书,还得看画,看建筑等等,如《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五岳真形图》、《内经图》、《朝元图》、《三官图》等等名作,才能对中国神话有个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才能总结出属于你自己的中国神话脉络,我也还在学习中,加油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