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1574~1646) 字犹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文学家明朝冯梦龙、戏曲家。
如果要问冯梦龙的作品为什么没有入选四大名著明朝冯梦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冯梦龙的许多长篇巨著并非是他的原著,而是由他编篡、整理、编辑出版的。用现代话也说,也就是并非原创。
如:世称"三言"的《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篇章多为宋、元旧作明朝冯梦龙。题材多来自现实生活,或根据历史故事和前人的小说改编而成。其中有些作品描写细致,词汇丰富,有一定的特色。
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等。
其中有少数篇章可能是冯梦龙自己编写的。
又如:《平妖传》。写王则、永儿夫妇起义,文彥博借马遂、李遂、诸葛遂智(即蛋子和尚)之力加以镇压,所以又叫《三遂平妖传》。
但是原书仅二十回,是由《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编撰的。现在的四十回本,是由冯梦龙增补而成的。
再如:有朋友说《东周列国志》是冯梦龙写的。这个说法不对。
冯梦龙是依照明代作家余邵鱼的《春秋列国传》为底本,以《左传》、《国语》、《史记》为主要依据,采用《吴越春秋》等先秦故事作补充,据史重修为《新列国志》。而《东周列国志》则是清代作者蔡元放对《新列国志》加上评语修订而成的。
冯梦龙本身即是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家,诗文、小说、戏曲都能写作。其毕生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编写、整理、刋行等工作。编写整理有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谈概》、《笑府》。删改整理了传奇剧本《女丈夫》、《新灌园》、《杀狗记》、《邯郸记》等等。创作有《双雄记》、《万事足》等传奇剧本。
哪里的话!东周列国志只是一部小说,好多情节看起来精彩热闹,但不可当真!例如:举起烽烟,要诸侯来救,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待各路诸候到齐,周天子早沒命了!
根据出土竹简,周幽王出兵攻申国,申国自知不敌,勾结犬戎击败王师,杀了幽王,并没有"烽火戏诸侯"之事":
据正史,秦、晋二国合围郑国,郑派人说退秦师,晋兵因孤立也退了;但东周列国志却写成晋继续进攻,迫郑投降;
越国送西施给吴王,在《史记》里也无记载,是东汉以后才有的传说;
在东周列国志里,孙武似乎是吴军攻楚的总指挥,但在《左传》里没有孙武的名字,吴王亲自指挥了攻楚之役;
晏子使楚,舌战楚国诸臣,在正史里仅有"缚一人过王而行",其余多是杜撰;
"二桃杀三士"版本有好几个,一看就知是传说!若三人气量真这样小,晏婴有一千种办法来除掉他们,何必当着鲁君的面出本国的丑?
正史里有"扁鹊见蔡桓侯",东周列国志里成了齐桓公…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更不必说其中许多神仙鬼怪传说了,怎可当真?但当成一部消闲书籍,还是很不错的。
明朝是个很特殊的朝代,自唐后期开始,至元朝结束,中国大地的版图、政治、民族、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宋朝改制,文化兴盛、商业繁荣,后是异族南下,中原沦陷,之后元朝百年胡政杂章,新的文化、新的国情、新的政体、新的民族格局。到底明朝是否能重新建立天朝上国,也决定着华夏之中国的传承是否能再创辉煌。虽也有远迈汉唐的说法,但不免有吹嘘之嫌。明朝对中国古代史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体制影响深远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中书省,其实,说白了就是废除了丞相,胡惟庸就成了这场政治改革的牺牲品。自此国家一切大小事务都由皇帝说了算。不过,皇帝老子也是人,哪来那么大精力去管理全国上下大小事务?于是,明朝影响深远的内阁便诞生了。朝廷先是设立三司,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民财政、司法、军政,后又设立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这套政体虽说有很大弊端,但在异族统治北方,蒙元执政百年之后,对于大明保证国家的统一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便明朝后期的皇帝怎么混蛋,连上个朝都懒得上,但国家依旧运转如初。后来的大清承袭了明朝很多管理方式,可以说,今日之中国的版图和民族格局就是在这套政体下形成的。
二、法制建设是古代中华法系的巅峰从洪武年间朱元璋主持修订《大明律》开始,明朝政府就根据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国家机关编纂了法典。和以往朝代不同的是,明朝法律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系统化,不再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而分立篇目。规定之详细、逻辑之严谨,简直是古代法制建设的典范。包括近代中国引入现代法律制度之后,直至今天的法律建设仍然有不少借鉴明朝法律建设的实例。《大明律》不仅仅在中国形成了长远影响,而且成为当时东南亚等国家的法律制度参考蓝本。
三、复兴儒学,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华夏文明从诞生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遭遇过多次浩劫。大汉帝国时期形成的独尊儒术局面,持续到南北朝时期,在五胡乱华的影响下,中华文明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就好比,你是个好学生,本来想好好学习,但班里一帮爱打“王者荣耀”的,天天逼着你去组团PK。结果你游戏也玩不过他们,成绩也没保住。要不是隋文帝气贯长虹地恢复汉制,恐怕你现在不一定知道孔子是谁。明朝之前,从1127年靖康之变开始,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长江以北没有被汉人政权统治过。即便江南也有98时间被蒙古人统治。汉文化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还真的谢谢朱元璋。为了稳定天下,明朝兴建学堂、书院,高调兴办儒学教育,天下读书修学蔚然成风。
四、农业、工商业发展都达到了空前高度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可真不是“卖骚”的,他所开辟的海上交通线大大增加了东西方的文化和经济交流,让西方好东西很容易就能在明朝扎根。虽然后来海禁政策的打压,对经济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扇门里能进来的好东西根本挡不住。番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棉花等美洲高产作物在16世纪中叶时陆续传入大明,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栽种。这些高产农作物对于明清两朝的人口增长产生过非同一般的意义。清末时期,中国人口能达到4亿,如果没有番薯、玉米这些东西恐怕无法实现。也难怪有人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成为“番薯盛世”。
明朝工商业的发达承袭了宋朝,商人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的阶层。比如明末时期的海霸集团,他们动辄每年就有数千万两白银入账。这些商人就是中国古代资产阶级的雏形,不过是在封建势力和满清的打压下没能直起腰来。
五、明朝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科技、文化、地理、宗教等各类学问每个朝代都有传承,但唯独在明朝,朝廷主导下编纂了一部百科全书。这本书就是《永乐大典》。这本有着3.7亿字的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成就。元朝时,蒙古人不喜欢的东西都烧了,唐宋时期到底留给我们了什么?要不是有《永乐大典》的问世,明朝人也无法给后人交代。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更无从谈起。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及徐霞客等人的历史地位正说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在明朝时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三部诞生于明朝。中国文学中的人物孙悟空、哪吒、姜子牙、武松、林冲、宋江、杜十娘、关公、张子龙、诸葛亮、杨家将、岳飞等等至今仍然占据着最大的IP流量。
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这个朝代的皇帝曾经是个乞丐;
明朝是个特殊的朝代,他从蒙元手里夺回了疆土,又反手送给了满清;
明朝是个有骨气的朝代,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是个很悲催的朝代,皇帝当了回“名将收割机”,最后被流寇逼得自缢;
但这些一点都不影响大明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没有大明的一统江山,中国可能回到秦朝的版图,没有大明的绝地复兴,华夏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对中国古代的贡献度高于两宋,不亚于汉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