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爵位一共分为五等,分别是公西周君、侯、伯、子、男。在这之上就是周王了,那时候还没有皇帝一说,皇帝是秦朝开始的。

西周君:周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公、侯、君对应什么爵位?

其中爵位最尊贵的是公爵,只有前朝王者西周君、本朝至亲,才能授予。西周初年,共分封了七个公爵国,分别是宋、杞、祝、焦、蓟、陈、虢国。商朝的后裔分封在宋,其余则是夏禹、黄帝、炎帝、尧、舜的后裔。宋国经三监之乱,仍然活到了战国初期,其余各国均在春秋时期就泯灭于历史之中了。

侯是爵位的第二等,大多数的封国都是侯爵,所以称之为诸侯。比如姜尚封于齐,伯禽封于鲁等等,他们的国君就叫做齐侯西周君、鲁侯。

第三等是伯爵,主要有秦、曹、郑等,所以秦国君主叫秦伯、曹国叫曹伯等。《左传•僖公十三年》记载: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

第四等是子爵,主要是当时称之为蛮荒之地,比如楚、越、吴等。不过这些国家是非常不乐意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称王了。意思他们和周王平起平坐,不接受周王室的分封。

最低的爵位是子爵。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许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

然而,公除了表示公爵之外,还有其他用法。比如周王室的卿士可以称之为称公,如周公。其次,臣子对本国的国君尊也可以称为公,这就是齐、鲁是侯爵,秦是伯爵,但国君都称之为公的原因。

而君这个爵位呢,西周是没有的。战国时期,周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爵位就是君了。一般是国君的至亲,或者立有大功的卿大夫才能册封为君。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还有如雷贯耳的武安君白起。

东周延续于西周,始于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晋等诸侯的护送下,从镐京(今西安)迁都到洛邑(今洛阳)。

西周君:周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公、侯、君对应什么爵位?

两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有个致命弱点,封到最后没有土地来封了,全部封给了诸侯国,周天子自已的封地越来越小,以致到最后,周天子的封地都是蜗居在其它诸侯国的封地内。

西周君:周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公、侯、君对应什么爵位?

西周君:周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公、侯、君对应什么爵位?

实际上到周平王时期,周天子的力量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封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天子的势力越来越小,相反诸侯的势力是越来越大,春秋时期,相继涌现出五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充当霸主,而所谓的霸主是以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为基本,替代周天子维护周朝仪法,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形成诸侯国称霸的局面,先后出现齐、晋、秦、楚、宋五霸诸侯国。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53年的春秋时期,由于周天子衰弱,诸侯国混战,大国兼并小国,土地越来越集中,仅春秋时期诸侯国被灭的就有52个。

这种情况到了战国时期,越来越严重,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期正式进入七国争雄的时代,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兼并消灭,大的诸侯国仅有秦、韩、赵、魏、燕、齐、楚七个。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之言,以周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同年,秦国起兵攻周赧王,秦攻破东周都城洛邑(洛阳),杀周赧王,东周灭亡。

东周是被秦国所灭的,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封制,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而立国,最多时天下共有100多个诸侯国,由于诸侯国众多,东周本身又走向衰弱,而少数诸侯国越来越强大,东周灭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