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三皇有皇后吗?五帝有帝后吗?夏商周三代王后都是谁秦惠文王王后,有记载吗? 因此秦始皇不立后应该不算太离经叛道。分析秦始皇没有立后主要原因: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没有一个女人地位上与帝王共尊,何况始皇帝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那谁有资格与他比肩秦惠文王王后。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秦始皇后宫有很多美女那是肯定的,秦始皇的后宫也肯定有夫人、美人、良人,七子、长使、少使等不同位分的嫔妃秦惠文王王后。但是秦始皇应该没有立过皇后。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在先秦时期,女人应该说基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先秦流传下来的几位卓越的女性,大都是“红颜祸水”之类。秦始皇追封他母亲为帝太后。但秦朝却没有“皇后”这个称呼。

深信法家学说,为防范卧榻之侧的“同床”之祸危害皇权有人说秦始皇不立后是因为母亲赵姬太放荡,留下心里阴影,有一定道理,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登上会稽山留下刻石,申明教化,倡导男女要贞洁信诚,还立下一个严苛的法律:"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他还大力表彰巴蜀寡妇清,死后为她建“怀清台”。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秦始皇所做的一切肯定不会是基于个人喜好,而是权衡政治利益。

秦始皇崇信韩非子的法家学说,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八奸》,重点论述帝王如何树立权威,防范大权不旁落,其中第一条就是防范“同床”。

韩非子说,帝王如果宠爱妇人,溺爱孩子。受宠的妇人和孩子就会利用在帝王身边的机会,在酒足饭饱之际,吹耳边风,为朝臣利诱,为自己谋利,因此要特别防范。

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韩非子.八奸》始皇帝的过往,不论是祖母华阳太后的耳边风,还是嫪毐、吕不韦对赵姬的耳边风,都令他深受其害,因此他一生都谨防“同床”之惑。 加上嬴政勤政,国家之事事无巨细的操心,因此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沉溺后宫美色,也没有特别宠爱哪个女人或儿子,胡亥应该算是一个例外,因此汉代出土的汉简也有说胡亥合法继位,还记述了秦始皇临终托孤的传说。

客观地说,秦亡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跟始皇立不立后或许有很大关系。如果秦始皇立了皇后,也许就不会出现赵高胡亥篡位的事。西周乃至春秋战国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齐桓公九合诸侯时,曾经跟各诸侯盟誓,遵守嫡长子继承制,不遵守者共击之。这种制度经过几百年,已经深入人心,始皇帝也一样。

始皇帝没有立皇后,扶苏只是长子并不是嫡子,不算正统继承人。从理论上讲,始皇帝所有的公子都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始皇帝在立太子上一直犹豫不决。而且如果始皇帝要是决定立谁为太子,从理论上讲,无疑就必须尊奉太子的母亲为皇后,该立谁这也许是始皇帝犹豫的地方。

如果始皇立了皇后,皇后的儿子就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嫡长子继承有制度保障,有民心归向,而且能在始皇帝暴毙时候,出来稳定朝局,扶持新皇帝,安定人心。

胡亥继位就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胆怯,遂杀戮亲兄弟姐妹,屠戮他认为有异心大臣,再加上没有太后制衡,导致赵高一手遮天胡作非为,弄得整个统治阶层分崩离析,烂在内里,天下群雄一起,呼啦啦如大夏倾覆。

关于秦始皇的皇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有两种比较被接受的可能,第一,没有立皇后;第二,皇后,更准确地说是一统六国之前的王后是楚王之女。关于第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受了母亲与嫪毐通奸一事的刺激所以不立后,不多赘述,主要讲一下第二种说法,秦国原有王后,为楚王之女。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一、秦王政应该立后与嫪毐之乱在同一年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秦始皇,更准确说是称皇帝前的秦王政,应该在什么时候立后。比如秦惠王,是在22岁行冠礼,23岁迎娶王后。而秦王政也是22岁行冠礼,因此基本可以推断,这是秦国的传统。故而,秦王政应该在次年23岁时迎娶他的王后。这一年是秦王政九年。

秦惠文王王后: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还会短命吗?

而这一年,恰恰是嫪毐之乱发生的年份。嫪毐是秦王政母亲赵姬的男宠,假受腐刑冒充阉人,依靠赵姬的身份获得长信侯爵位,更是豢养门人,以秦王假父自居,而且竟与赵姬生下两个儿子。事情败露,嫪毐盗取太后和秦王玉玺,调兵发动叛乱。秦王政命相国昌平君及其弟昌文君平定叛乱,将嫪毐夷三族,驱逐太后。

所以,应该在这一年立后的秦王政,遇此大变,推迟立后,可能性非常大。

二、秦国王后往往由太后决定,应当出自楚国

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秦王的王后往往出自太后的母家。比如秦武王母亲惠文后是魏国人,秦武王的王后就是魏国人;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国人,她就给昭襄王娶了一位楚夫人;秦孝文王母亲唐八子地位地下,是靠着曾祖母宣太后家族势力成为太子,所以他的王后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

秦王政的母亲赵姬被驱逐后,就要看祖母的意见,亲祖母夏太后已死,能够在秦宫做主的太后只剩下了一个,孝文王的正妻——王后华阳夫人。所以逻辑上,秦王后应该是楚国人。

三、佐证:陈胜吴广的奇怪言行

秦王后是楚国人,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根据《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一个很奇怪的举动,他们谎称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问题是,一个秦国皇子和楚国名将为什么会在一起?如果这么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老百姓会相信?

所以唯一的解释,长子扶苏的母亲一定是楚国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能跟楚将有联系。而长子,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的话,那是王后所生可能性非常大。

四、神秘的昌平君:秦国相国成了楚国国君

但是为什么这个王后就没有踪影了呢?总得有点原因吧。于是,我们发现了一个人,昌平君。

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神秘。他的人生轨迹很奇怪,首先,他是个楚国人,还是楚国王族。却在秦国为官(如何入秦不得而知,或与秦国王室的楚系势力有关),他在吕不韦罢相后接任相国,与弟弟昌文君一起平定了嫪毐之乱。后来,秦王政二十一年,原韩国首都新郑发生叛乱,昌平君前往已被秦国攻占的原楚国首都郢陈(那里是韩国灭亡后末代韩王安被迁居的地方)稳定局势,也就由此回到了原楚国领地。

次年,秦将李信率军二十万攻楚,原本已经兵锋直指楚国新首都寿春,结果却突然转去郢陈,因为那里发生叛乱了。借此机会,楚将项燕率军击破李信,秦王政不得不起用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再次攻楚,大败楚军,擒获楚王负刍。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项燕立昌平君为新楚王继续抗秦。所以可知,早在李信伐楚时,昌平君就叛归楚国了,也可以得知,正是他在郢陈发动了叛乱,才让李信大败。四月,昌平君和弟弟昌文君都死了(应该是被秦军攻破所杀)。

所以,综上,由于昌平君的反叛,而如果秦王后是楚国公主,势必与昌平君有亲戚关系。由于楚国的顽强反抗,让秦始皇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立楚女为王后,这一页就这样被抹杀。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