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胤禩还是完全具备做皇帝的素质的。但是,他却不适合在康熙之后当皇帝爱新觉罗胤禩!因为胤禩缺乏除弊纠错的觉悟和魄力,无法对康熙末年以来清朝的种种积弊进行改革。也正因如此,康熙最终选择了雍正,而不是这位素有“八贤王”之美誉的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吗?

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吗?

不可否认爱新觉罗胤禩,胤禩也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政治野心的皇子;胤禩自幼聪明能干,品行端正,一向深得康熙宠爱。因此,他年仅17岁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的皇子中最年轻的。

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吗?

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吗?

此后爱新觉罗胤禩,胤禩凭借自己谦逊随和的个性和灵活圆润的处事方式,很快便与朝中众多王公朝臣建立不错的交情。就连一贯稳重谨慎的康熙之兄裕亲王福全,也在康熙面前称赞他“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所以,胤禩也一度被誉为“八贤王”,在朝中树立颇高的威望。

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禩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吗?

“大善若伪,至善若恶”,其实胤禩不过是官绅阶级的“代言人”罢了。正如《雍正王朝》中,康熙所言:“胤禩虽仁义,但却只会用仁义去收买人心,不能够有效的治国理政。”

实际上,这番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正所谓“大善若伪,至善若恶”,胤禩对百官的“仁义”其实更多只是表面功夫,目的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让庞大的官绅阶级都站到自己的一边,把自己变成官绅阶级的“代言人”。对于当时的民间疾苦,他却漠不关心。

而作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官绅阶级,他们当然是巴不得由这样的人当皇帝,所以自然都对他加以褒奖,大加称赞。

但是,倘若大清的江山真的交到胤禩手上,恐怕清朝就会进一步衰落,而不会有延续的盛世了。因为,沦为官绅阶级“代言人”的胤禩断然不会像雍正那样,用铁一般的意志顶着官绅阶级的巨大政治压力,推动改革,破除弊政。

胤禩是不可能通过打击官绅阶级,来实现让利于民的目的。他只会继续扮演他的“仁君、贤君”角色,继续纵容官绅阶级对社会财富的垄断,无视清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而康熙晚年也深知自己为政过宽,导致朝政积弊过深,百姓疲惫。他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康熙是不可能找一个学他那样继续抱着“宽仁”来治国的皇子来当皇帝。而是需要找一个有钢铁般意志,大公无私,敢向官绅阶级出手的皇子来继承大统,而这个人就是素以“冷面王”著称的雍正了。

本文作者:小贱贱

历史上清朝的八阿哥一般指的是爱新觉罗·胤禩,他是因为得了呕病而死。爱新觉罗·胤禩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去世于监所。扩展资料:胤禩从小就懂得为人世故,所以就养成了待人和善的习惯。胤禩并非像有人传言的那样不受康熙的喜爱,相反胤禩从小就受到康熙的喜爱。6岁时康熙让他跟着哥哥们一起学习,当他写字不好的时候,康熙还让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胤禩侍读,教他书法。而且每天胤禩写完10幅字康熙都要看胤禩是否进步,所以如果康熙不喜欢这个儿子,会管胤禩写字写得好不好看吗?胤禩年仅17就被封为贝勒了,当时他是封爵的皇子中最年轻的。但是后来废太子之后,胤禩利用同党为自己争夺皇嗣的行为,让康熙非常的失望。但是胤禩后来的八爷党一直在争夺权力,因为他要推皇十四弟登上皇位。可是后来因为康熙最后立胤禛为帝,胤禩人生中最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登基后,虽然加封胤禩为亲王。但是开始对胤禩进行孤立,后来渐渐加大对胤禩的打压,直到后来指责胤禩阻挠雍正的施政方针,并对他进行了监视,此后胤禩被关押在宗人府,直到172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