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王共天下”上阳赋是哪个朝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东晋的皇室司马家与王家共同拥有整个天下。而《上阳赋》中的王家就是东晋的王家原型,可以说开启了东晋的门阀政治。
当年西晋的八个王爷打来打去,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整个北方陷入了一片混乱,就连西晋这份事业也只能关门倒闭上阳赋是哪个朝代。司马睿跑到南方建康称帝,算是又把晋朝这家公司又开了起来,历史上称为东晋。
别看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但是司马睿在南方毫无根基,是依靠王家等门阀势力的支持才坐稳了这个皇位上阳赋是哪个朝代。所以王家在东晋那是最显赫的存在,王导是丞相执掌东晋内政,而王导的兄弟王敦则执掌军权。东晋初期,朝堂上超过75%的官员要么姓王,要么就是与王家有关系的人。所以,当时民间都在说“王与马共天下”。
也正因为王家庞大的势力,哪怕是司马睿有时候也得在王家面前低头,甚至是王敦甚至数次掀起叛乱,司马睿也不敢随意处置王家。而《上阳赋》中王蔺敢说一百个太子也比不上自己的女儿,那是他真实的想法,可不是一时气恼就冲口而出啊。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旺盛的家族,在东晋牛逼哄哄的王家,一直延续到南梁,就在梁武帝时期,整个南方门阀世家都被侯景来了个一锅端,那可真是死的死、伤的伤啊。后来随着南陈建立,辉煌百年的王家也终于沉寂了下来,再也没有祖上的荣耀。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也是指的这个王家,只不过最终还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电视剧《上阳赋》第一集中,周一围饰演的萧綦简直就是战神下凡,杀气腾腾披头散发,手持双剑杀进敌营,一副开挂开到飞起,强到一人能单挑一支军队的超人模样。在现实中,再身经百战的将领也不敢这么生猛头铁,战场上可没有导演跟着喊“咔”。那么,萧綦的历史原型南北朝时期的刘裕究竟是依靠什么样的军队才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早期刘裕的作战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因为马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件小小的装备将游牧民族的双手从马鬃和缰绳上解放出来,于是战场上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游骑兵部队。由于马蹄铁要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能大放异彩,所以游牧民族此时还不具备长途奔袭能力。但是在成建制的骑兵和马匹上覆盖铁甲,用来提高骑兵的集团冲击力这一战斗方法,已经在战场上显示出相当大的威力。
对此,南方养尊处优的东晋贵族尽量不去招惹北方军队。但是,随着东晋政治的腐败,引发了孙恩、卢循起义。此时出身寒门的刘裕正在东晋将领刘牢之账下听命,他的作战风格比较激进,善用计谋,喜欢用奇兵突袭。
隆安五年,刘裕率领一支部队驻守海盐城。起义军人数虽众,却缺乏弓箭、弩箭、投石车等远程武器。刘裕没有选择死守城池,他挑选了几百人的敢死队,脱去笨重的甲胄,趁敌人还没有结好阵营之际突然杀出,趁敌军阵脚大乱之际,将其统帅姚盛斩首。随后几天,又命令部下佯装撤退,只留下老弱病残在城楼上把守。义军进城后放松了警惕,刘裕又来了一次反冲锋,起义军损失惨重。在刘裕与孙恩和卢循的多年征战中,刘裕掌握了陆军的协同作战技巧,也为刘裕后来发明“却月阵”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却月阵初登场刘裕是从基层小军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军事人才,善于吸收经验,能够精准把握战场节奏。为了对付善于骑射的北方军,刘裕不惜花重金打造超级战舰,《晋书》记载“大舰重楼,高者十余丈”。这样庞大的战舰对于连船都没见过的起义军来说,具有绝对碾压的优势。
当时南方水系发达,水军可以从南京附近沿河出发,进入黄河,经过渭水抵达长安。士兵在战船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节省了长途奔袭的体力,只要靠船登陆就能立刻投入战斗。兵船不但可以运送兵员和粮草物资,也配备了弓箭、弩机等远程武器,可以对登陆士兵提供火力掩护。
如果战事不利,战船还可以接应部队,撤退到战船内吃饱喝足养好精神,等援军到来之后继续作战。在这样的便利条件下,刘裕屡立战功,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不久,刘裕以打猎为名,杀死政敌桓修,桓弘,将把持朝政的桓玄赶到四川,并迎接晋安帝复位。
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以及彻底解决南燕政权对边境的袭扰问题。刘裕于义熙五年,讨南燕皇帝慕容超。在这场战役中,刘裕将水军、步兵、骑兵的协同战斗方式组成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却月阵”。
慕容超自恃“战车万乘,铁马万群,以精骑践之,此成擒也”。在山高林密的“大砚山”毫不设防,这一年五月,刘裕的步兵军队轻松愉悦地抵达山东临朐。临朐附近有巨蔑河,等慕容超想起来在此处布防时刘裕手下的将军孟隆符已经占据了河道。
与以往作战不同的是,刘裕的战船上搭载了四千辆战车用来应对骑兵的穿插攻击,战车上一律用黑布遮挡,车上的士兵配备了盾牌、锤、长矛等武器用来保护战车。指挥者在战船的瞭望台上俯瞰整个战场,并用内部号令指挥作战。
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依托,形成犄角之势,每辆战车上有20多名士兵,并在车辕上布置盾牌为防御。 眼看这种新型阵法完全充分克制了骑兵集团式冲锋的,慕容超的骑兵只能远远地看着这个移动的战争堡垒没有办法,刘裕也没有派士兵从车里出来的意思,战事陷入胶着。慕容超还在望着刘裕的“却月阵”头皮发麻的功夫,刘裕的骑兵已经绕后攻破了防御空虚的临朐城。慕容超无心恋战,退守广固。同年六月,晋军打破城池,俘获慕容超。却月阵
三、却月阵的缺点义熙十二年,刘裕率领晋军开始攻打后秦。北魏的明元帝也知道刘裕是野心勃勃之人,生怕他来一出“假道伐虢”之计,于是派魏军骑兵袭扰刘裕部队。
由于这次的行军路线是沿黄河逆流而上,需要大量的纤夫拉船。于是,北魏的骑兵就不停地袭扰拉船的士兵。只要晋军登船靠岸,魏军立即调转马头逃之夭夭。晋军刚坐上船,魏军再来,这种流氓打法让晋军苦不堪言。
四月,刘裕的大将朱超在一处水势较为平缓的地区展开作战,在岸边设下2700人的“却月阵”。布置停当后,阵中开始零散地射出软趴趴的箭支。魏军以为晋军兵弱,立即以3万骑兵从三面包抄晋军。朱超立即让士兵换成大弩猛射,并集中射箭手进行集中杀伤,魏军损失惨重。随着战马的逼近,弓箭的威胁大大减少。朱超命令将士以长矛、铁锤、进行还击。等魏军杀到阵前,战马已经失去了速度优势,又被战车阻挡无法破阵。此时,刘裕的骑兵作为预备队进行了反击,魏军立刻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此战后,魏明帝让军队让开道路,晋军沿渭水而上,攻占长安,灭掉后秦。
这次战役虽然晋军取胜,却暴露出了极大的隐患。却月阵虽强,却不具备机动性,无法变换阵型,尤其是在追击战中一旦对方佯攻,进行一波反杀是很容易的破阵的。再者,却月阵需要制水权。如果对方也出动水军,刚刚登岸的士兵在阵型没有展开之前完全是待宰羔羊。如果晋军在河道复杂的水战中失利,立刻就会陷入被动,所以制水权才是“却月阵”能够发挥效用的重要保障。
白羽点评:电视剧中的萧綦有主角光环和无敌外挂加持,自然是战场上无往不利的超人。而历史上的刘裕却是实打实的军事家,这种利用水军和步兵结合的方式来克制骑兵的打法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以水制骑”的先河。随着几百年后马蹄铁的出现,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却月阵”布阵速度慢,追击慢,易被反杀的缺点也暴露出来,成了昙花一现的产物。但是,这种布置周密,协同作战的战术理念却在我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