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说的美国和苏联吗德黑兰人质事件?
二战后德黑兰人质事件,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互喷了几十年,但从来没开战。
1956年11月18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一群西方大使说:“不管你喜不喜欢,历史是在我们这一边的德黑兰人质事件。我们总有一天会把你们给埋葬。”震惊了西方。
不过赫鲁晓夫后来解释说他指的并不是通过核大战赢得冷战,而是主张历史潮流必然会让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但即使这样,西方也加强了核武库,并在核武器的质量上超过了苏联。
从1957年到1961年间,随着苏联势力的不断增长,核武库不断扩大,美苏争霸日趋激烈。赫鲁晓夫多次威胁西方将进行核武的毁灭战争,他宣称苏联的导弹技术和数量已经远超过美国,可以毁灭任何美国或欧洲的都市。
不过,赫鲁晓夫只是恐吓西方而已,并没有真正动手。
相反,他放弃了斯大林原先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的阶级斗争必将导致国际战争的冲突、认为与西方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理论,转而走缓和路线。
因为赫鲁晓夫清醒的认识到,靠战争无法消灭西方,反而因为会爆发势均力敌的核战争而让世界陷入毁灭,所以他主张要与西方“和平共存”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平竞争将可以促成资本主义的垮台,让社会主义获得最终胜利。
美国总统卡特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回应,则是宣称苏联是“二战以来对和平最严重的威胁”。
美国总统里根骂苏联是“邪恶帝国”,并且预言共产主义将会很快被“丢进历史的尘埃之中”;
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了“新展望政策”,主张更大程度的倚赖核武器来对抗美国的敌人(主要是指苏联),同时阐述了“大规模报复”的原则,警告将会以全面的报复来应对任何苏联的入侵。
1980年一名资深的美国国务院官员预言苏联体制的崩解,他认为苏联的对外侵略只不过是“反映出苏联体制的种种国内危机…就有如熵的减灭原理一般…苏联体制只不过是在燃烧自身而非维持其平衡。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在其内部败坏的同时对外部进行的动作。”
尽管美苏两国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互相放狠话,对对方进行威胁,但这俩国家只哔哔,没敢动手。(但都支持代理人打过代理人战争,比如朝鲜战争,比如越战,比如阿富汗战争,比如中东战争等)。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世界上最接近核战争的时刻,但因为赫鲁晓夫的退让,才让全世界免于核战争。当然这也是因为苏联实力不如美国的原因。
这场危机也展现了美苏双方核均势状态下的相互保证毁灭的概念,在冲突中持有大量核武器的双方都不能先行使用这类武器,以避免造成冲突的升温和大规模的毁灭,以避免爆发核大战而导致互相毁灭。
双方在长期的意识形态下,对对方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舆论战,对对方攻击无所不用其极。
苏联集团各国政府控制的媒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攻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称对劳工的剥削和对外的好战是其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本质。。
而西方的自由欧洲电台、BBC和美国之音成为对东欧和苏联人民的宣传管道,其宣传内容则是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极尽歪曲和污蔑,以煽动苏东国家人民内部的不满情绪,制造各种社会事件如罢工游行等,进而降低共产党在该国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导致政府垮台,推动共产主义的和平解体,颠覆其社会主义体制。
美国的决策者,包括了凯南和约翰·福斯特·杜勒斯都承认冷战在本质上是一场不同思想的战争。
事实也正是如此,最后地图头戈尔巴乔夫正是放弃了社会主义理想,对苏联道路产生了怀疑,才导致苏联和东欧思想混乱,最终制度变更,政府颠覆,国家解体。
可见文科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