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个问题的人苏味道,不知道想得到怎么样的答案,那我就列举一下,厉害的苏姓人士。
关注《儿桃》看不一样的故事,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视觉苏味道。(文化达人)
离得最近的那边是苏炳添苏味道。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是亚洲第一个跑进九秒大关的本土选手,亚洲之最,打破了亚洲人不能进十秒的魔咒。
苏桦伟:香港伤健运动员,如今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苏丽文:台湾跆拳道运动员,曾获2008年夏季奥运女子跆拳道铜牌。
苏轼: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
苏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
苏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苏颂: 福建同安人,1020-1101,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在天文学方面,1088年组织韩公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一书,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有《梵文典》、《苏曼殊全集》。
苏步青(公元1902~2003年),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苏光铨(公元1869~1919年)福建德化人。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景三 (公元1888年~1968年)甘肃白银人氏,曾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
苏振华(公元1912~1979年),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苏静(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龙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辽宁新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祖馨(1896-1963)广西容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国平(生卒年待考),苏东坡第三十三世孙;江苏江阴人。当代苏氏族谱续修者。
苏国荣:江苏无锡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苏晓云: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在医药方面,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
身为一个石家庄人,我对“三苏故里”还算比较了解。
三苏故里指的是石家庄栾城,具体来说是位于栾城县城西北的南赵村和苏邱村。
先说苏邱村。
苏邱村是现在的名字,以前叫苏丘村。丘,本义是小山,后来引申义为坟墓。苏丘也就是苏家坟的意思。既然叫苏丘,那肯定村里有苏家大墓,村中的苏家大墓就是唐代苏味道墓。后来朝廷命令获鹿县(今鹿泉区)简良崔氏家族守冢,进而形成村落。至今苏邱村仍然以崔姓为大姓。
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避讳孔丘(孔子)之名,改名苏邱村。
当地名酒味道府之名就源自苏味道。当年苏味道邀天下名仕共饮味道家酿,留下千古名篇《正月十五夜》,自此味道府酒名扬九州。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唐代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至于南赵村,则是苏味道家族所在,紧邻苏邱村。
苏味道祖上是东汉并州刺史苏章。苏章是扶风平陵(今属陕西咸阳西北)人,曾任冀州刺史,因此在冀州安家。其后代苏则搬家至赵州(今河北赵县)形成了赵州苏氏。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苏味道是谁。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唐初政治家、诗人,武则天时期两度跻身相位,是唐初名将裴行俭女婿。
苏味道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苏味道为相数年明哲保身,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神龙政变(705年)时,苏味道阿附武则天宠臣张易之,之后被贬为眉州刺史。后来苏味道又迁为益州刺史,在上任途中病逝卒,被赐冀州刺史,归藏于家乡,也就是今天栾城县苏邱村。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苏份落户眉州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后代出了个名人叫苏洵,苏洵有两个儿子叫苏轼和苏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三苏不用过多介绍,从小学就学习他们的诗词文章,“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占其三。
父亲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擅长诗词、绘画、书法。苏轼的作品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轼也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
苏辙是个善写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受哥哥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hé]
现在四川眉山的苏氏宗祠的门联是清代名臣张鹏翮[hé]所写,十分简练的概括的苏氏的成就:“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对于祖籍,苏家人并没有因为久居眉州而忘记,尤其是苏洵父子。
眉州苏氏,上有唐朝宰相苏味道,下有北宋三苏,你一定认为这是一个才人辈出的书香世家,但自从唐初苏味道之子苏份一直到宋初苏序(苏序是苏洵的父亲、苏轼的爷爷),虽然代代识书认字,却一直没有出仕之人,也没有文学家,甚至连大地主都没出过,只是家有薄田,不用为生计操劳而已。
拿苏洵举例。
苏洵后面取得那么大成就,一般人肯定以为他自小就是勤奋读书之人。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用苏洵自己的话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这是苏洵自己说的,在别人看来,年轻的苏洵游手好闲,整天游山玩水。不过这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有一天,苏洵的哥哥苏涣(和苏洵一样年轻时喜欢游手好闲,后来发愤图强)问:“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能不能写出来啊?”
这可把苏洵难住了,真可谓“腹中纵有千言语,难吐一词须叟间”。
苏涣又说:“既然写不了文章,那就编写我们的族谱吧。我们苏氏自苏味道以来就没有整理过族谱。”
这之后,苏洵开始查询史书书信,这过程中,苏洵才知道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发愤读书,才能将心中所思,形成文字。这过程中苏洵也了解了祖籍栾城,此后在文章、诗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
苏洵整理《苏氏家谱》的方法也成为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影响巨大,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在父亲苏洵的影响下,苏轼、苏辙也对于祖籍栾城有着特殊的感情。
苏轼和父亲一样,作品署名经常是“赵郡苏轼”,死后的墓志铭上明确写着“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苏辙则出品了一部作品集《栾城集》,自己还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