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将犹太国划归叙利亚行省管辖(公元6年)至犹太 民族大起义(66至70年)这一历史时期犹太教和基督教,最初为犹太教的一个异端教 派,因而与犹太教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从犹太教的历史发展来看,犹太民族所属的希伯来人本是阿拉伯半岛上古 代闪族的一支。
  公元前3000年左右,闪族部落曾迁徙到两河流域,与当地苏美 尔人混居,在乌尔、尼普尔等地发展出最早的文化中心点,并形成以后巴比伦的 宗教与神话观念。犹太人传说中移居乌尔的亚伯拉罕时代可能就属于这一时 期。因此,犹太教承袭了犹太人祖先在两河流域所接受的许多宗教影响。
  希伯来 人离开两河流域后入迦南地,其间曾一度移居埃及,这可能与公元前13世纪埃 及法老梅尼普塔时期占领巴勒斯坦有关。希伯来人在传说中的摩西时代迁出 埃及,到巴勒斯坦定居,从而开始了犹太教的正式发展。巴勒斯坦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犹太人经过长期征战才征服当地 迦南人,得以建立犹太民族的国家。
  由于犹太民族内部的分裂和外部强国的侵 略,它先后遭受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等族的蹂躏与统治。公元前6世 纪犹太亡国时曾有大批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直至波斯统治时期他们才得以重 返家园。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打败波斯军队,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间有不少犹太人被充军或放逐到埃及亚历山大城,从此逐渐 形成巴勒斯坦本土犹太人和希腊化地区客籍犹太人这两大派系。
  

公元前2世 纪,犹太人在反抗希腊人统治的马加比起义中曾与罗马结盟,建立起哈斯蒙尼 王朝,不料公元前63年又亡于罗马。罗马曾立傀儡希律为犹太王,此后又于公 元6年直接派总督去管辖巴勒斯坦。犹太民族的多次起义均被镇压,圣城耶路 撒冷也遭摧毁。
  这一苦难经历使犹太人的宗教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对弥赛 亚复国的期望也发展为宣扬末世论的启示文学。而原始基督教即属于犹太人这 一启示文学的时期。当时,犹太教内部由于对罗马统治和人民起义持不同态度 而形成撒都该派犹太教和基督教、法利赛派、艾赛尼派、短刀党(西卡尼派)、奋锐党等不同派 别,原始基督教的伊便尼派、拿撒勒派等就与其中的艾赛尼派有着许多共同之 处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派别因反对处于犹太教正统地位的撒都该派和法利 赛派而被斥为异端,从而最终演变源于犹太教的基督教自然与之有 着许多相同之处。它除了通过犹太民 族的历史传统而吸收到古代巴比伦、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文化,还 直接继承了犹太教传统中的许多典型 特征。
  例如,犹太教下述三种观念就曾 对基督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并成为 基督教传统中的重要因素:一为“至 高一神”的观念,二为“救世主”的观 念,三为信仰“先知”及其“启示”的 观念。基督教正是因此才称为“绝对 一神的宗教”、“信奉救主(基督)的 宗教”以及“启示的宗教”。
  此外,基闪族的子孙们。(石碑,美索不达米亚)通常考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全部经典。

然而,基督教自其产生起即与犹太教分道扬镳犹太教和基督教。基督教迅速发展为世界性 宗教,而犹太教始终保持为犹太民族性宗教。犹太教之民族性的典型特征是其 “特殊神宠论”,它以上帝的“选民”自居,排斥其他民族。
  这种唯民族主义和排 他性自然阻止了它向外扩展与传播。此外,犹太教在宗教礼仪中强调“割礼”, 实行严格的戒律和一整套烦琐的礼仪,从而也妨碍了它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基 督教则打破了犹太人的这种民族优越感,废除其烦琐的礼仪和戒律,以“信仰 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来吸引各族群众,强调凡信上帝者都为“选民”,结果与 犹太教决裂,并且超越其民族局限性而与当时的希腊、罗马文化相结合,在罗马 帝国这一世界性帝国中传播、发展开来。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另一本质区别,即在 于基督教强调耶稣为基督,认为他就是那位期待中的救世主,是“神的儿子”, 坚持耶稣虽被钉十字架,却还会再次降临。而犹太教却不承认耶稣为其民族期 望中的复国救主“弥赛亚”。基督教《圣经》中的《新约》部分即宣扬这种尊耶 稣为救主基督的福音,从而形成了这一与犹太教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信仰风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