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内蒙古临河。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地处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单凭这一点,就可知巴彦淖尔的美丽与富饶内蒙古临河。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年代,巴彦淖尔是内蒙古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千里黄河富河套”代表了那个时期巴彦淖尔市的辉煌。
时至今日,巴彦淖尔市的面粉,葵花籽,华莱士都是名扬四海内蒙古临河。只不过当下这个时代,农业显然已经不是主导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也没有其它产业那么大。但是民以食为天,到任何时候粮食都是生存的命脉,不可或缺。
但是巴彦淖尔市的物产远远不止于农业,其丰富的风能资源,富集的矿产资源都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点。从大的层面讲,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而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蓝天白云,有着“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这些都是资本。
巴彦淖尔市的人民淳朴善良,近些年也涌现出许多行业精英,当下的巴彦淖尔市只是一个蓄力的过程,事实上也一直都在探索创新,相信在巴彦淖尔市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必将会再现昔日的风光。
巴彦淖尔市的朋友为家乡点个赞吧!看看会有多少?
巴彦淖尔名人其实不算多,但是他们每个人都为巴彦淖尔发展与荣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我所知道的名人。因本人学识有限,不能了解到所有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家乡人,请谅解。
(一)李贵
原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内蒙古临河人。
建国后,历任河套专署党组副书记、绥远省公安厅处长、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中共呼伦贝尔盟委书记处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包头市委书记、巴彦淖尔盟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说起李贵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熟悉,但是如果说道【总干精神】相信每个巴彦淖尔人都很熟悉。1975年春夏之交,当时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景平在杭后的旗委小礼堂参加河套地区水利现场会。针对自治区水利厅某些领导的不同意见,李贵同志在发言中讲到河套地区深淌漫灌的历史由来已久、地下水位升高,再加上山洪水的阴渗、老乌加河河道淤积、灌区有灌无排部分地段、特别是黄灌区下游盐碱化严重,列举许多数据、事实论证了大挖总排干迫在眉睫。虽然知道任务艰巨、条件艰苦,李贵同志横下一条心,“没有条件也要上”1975年冬,李贵同志亲临现场指挥,拉开了引领河套老百姓战天斗地疏通灌区排水工程的序幕。总排干疏通后,当年就对全盟农业生产带来积极效应。杭后由于处于灌区上游,见效更快更大。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吃返销粮的47个社队当年实现了自给有余。正是因为李贵书记,使我们巴彦淖尔人不饿肚子,也为我们巴彦淖尔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鸿鹰
原名梁红鹰,笔名文羽、桑文。巴彦淖尔市磴口人。1962年6月1日出生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梁鸿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磴口县县城里度过的。第一年高考,他因为选择理科,与大学梦失之交臂。次年进入杭锦后旗奋斗中学复读。考入了内蒙古大学汉语言系。
于1990年夏顺利进入中宣部文艺局工作。至2012年2月,他先后在艺术处、理论文学处工作。其间,他参与了大量文件、讲话、报告的起草,还参与了3次文代会作代会文件起草工作。草创和参与历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及组织工作,见证了中国一系列文艺政策的制定,见证了当代文艺的发展。
(三)呼斯楞
呼斯楞,蒙古族,1982年5月21日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
2008年8月, 参加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并参与演唱闭幕式主题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009年11月,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的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访华欢迎晚宴,献唱《鸿雁》.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会把呼斯楞放到最后,因为我个人认为是他通过《鸿雁》让更多的人知道内蒙古有个地方叫巴彦淖尔,这是《鸿雁》的发源地,也是景色迷人的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