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云郭景云,国军少将。 陕西富平人,字秀山。早年投身军旅,1923年入北洋陆军第15混成旅第1团机关枪连当兵,后升任班长。1924年10月第15混成旅第1团扩编为国民三军暂编第1混成旅,升任机关枪连排长。1925年8月暂混1旅扩编为国民3军第1师,升任第1师1旅1团机关枪连连长。1927年7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3军独立第2旅营长。1928年10月第3军缩编为第34师,任第102旅少校营长。1930年3月第102旅扩编为第3方面军第1军第3师,仍任营长。1931年2月第3师缩编为正太护路军第3旅,任中校营长。1935年5月第3旅改称第101师第3旅,升任第3团上校团长。1936年11月第3旅改称独立第7旅,任第620团上校团长。1937年12月独7旅编入第101师,任第218旅436团上校团长。1938年10月第101师缩编为三团制,仍任第436团上校团长。1939年3月第436团改称第302团,任上校团长。1940年6月升任第101师少将师长。1948年2月升任第35军少将军长。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同年11月下旬,奉命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在河北新保安城被解放军包围。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北野战军包围张家口、新保安后,采取“围而不打”;东北野战军主力迅即切断津塘、平津间国民党军的联系,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当12月21日完成对平、津、塘的战略包围后,22日攻克新保安,35军两个师被全歼,军长郭景云开枪自杀。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郭景云。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郭景云。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