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纷纷扰扰数百年。

南北朝: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所谓魏晋南北朝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种简称南北朝。

南北朝: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孙吴,蜀汉,以后世的正统论来说,魏属于正统,曹魏延伸出来的晋后来更是结束三国短暂统一中国,而晋又分东西两晋,所以又称魏晋南北朝南北朝。

南北朝: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220年-280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不止,经过一系列战争,形成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的锥形,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魏国建立,东汉正式灭亡,随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三国时代开始。

南北朝: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表、既生瑜何生亮,种种风流韵事,流传千古,让后世的文人骚客回味不已,神思向往。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由原魏国臣子司马氏代魏而立,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晋国建立,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只是短暂统一中国三十六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先后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局面,差点开了被异族亡国的先例,316年,西晋灭亡,余部衣冠南渡,建立东晋,而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对立开始。

西晋的竹林七贤;东晋的淝水之战,阻止了前秦南下,避免了汉族被整体灭国,并导致前秦亡,改变了北方的格局;王导的王与马共天下,意图北伐恢复旧地的祖逖,书圣王羲之一幅兰亭序流传千古让多少帝王日思夜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千古风下,仍是读史沸腾向往。

南北朝(420年—589年 ),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刘宋开始,历经四朝,宋、齐、梁、陈,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北朝(439年 —589年),历五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南朝宋时,南方正统王朝最为强盛,刘裕的北伐差点提前朱元璋的北伐成功一千年,收复西晋旧都及其今天的河南山东等地,可惜急欲回去代晋自立而半途而废,之后三朝,一朝比一朝弱,除了梁武帝时短暂强大后,基本上都是以长江为界。

南北朝时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宋文帝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先明后昏的梁武帝萧衍,美男子北齐兰陵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北魏郦道元的水注经,一部南北朝史,诉说多少英雄,乱世而立,霸绝古今。

北朝,至北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逐步消灭政敌,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几百年的乱世正式终结,开皇之治开始,大力恢复汉文明,随后隋炀帝的科举制、征高句丽、开大运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为之后的大唐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最长的一次乱世,比之后世的五代十国还要时间长,汉文明几近毁灭,北方沦陷五胡乱华是也,衣冠南渡后,南朝一朝比一朝弱,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受到特别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崛起、道教的延绵及其希腊波斯文化的输入,乱世中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使华夏文明更加包容复杂化,直到隋文帝杨坚结束这近四百年的乱世,才将华夏文明拉回正轨。

一、时间梳理

南北朝: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公元263年强大起来的魏国南下灭蜀,三国鼎立局面被打破;在曹丕为魏国皇帝之时,司马懿就在魏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司马家的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权力更是不断膨胀,到了司马炎时期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辈时,司马家族已经基本完全掌控了朝政,于是在公元266年司马炎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开创西晋王朝;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孙吴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西晋剩余的皇室血脉和北方的一些世家大族纷纷开始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政权,与北方”十六国“政权对立,从此开始南北分治的历史时期,在北方政权的建立者是少数民族,在南方是汉人建立政权,这一时期南方的政治呈现出一种“政局动荡,更迭频繁”的特点,而北方则是“多个政权同时并存,战乱不断”。

二、重大历史事件

①东汉末期: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VS曹操)中袁绍的失败标志着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被扫除,自此之后越过黄河,北方再无可以阻挡曹操雄兵之人,曹操将运用他的才能将一座座城池收归麾下,所以它的影响即是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②东汉末期: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VS孙刘联军)爆发,这场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当时曹操刚刚北征乌桓胜利归来,有着“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的雄心壮志,北方已在手中,现在只需要再进一步,打下南方,就可以完成一代伟业,然而现实却给他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曹操最终狼狈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而孙刘联军虽然胜利,但是这场战争也耗费了两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能力乘胜追击,所以战后三方都没有统一的实力,却都拥有一颗一统天下的雄心,于是三方心照不宣开始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为最终的统一做准备,所以我们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

③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持续15年之久,使得西晋迅速衰落,常年战争对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④东晋时期:公元383年强大起来的前秦企图南下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爆发,最终东晋大败前秦。这次战役后来还衍生出一系列成语“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等。

⑤南朝宋王朝时期:由于宋武帝刘裕和宋文帝刘义隆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了宋文帝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出现了南朝的盛世时期,即“元嘉之治”。

⑥南朝梁王朝时期:东魏投降梁朝的将领侯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对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⑦北朝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地区,结束十六国的分裂混战局面,但是统一之后的鲜卑上层统治阶级仍旧保持这落后的风俗习惯,北魏的政治文化仍旧非常落后,要想统治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所以在这种继续“变革”的时代,继任者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举措即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用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制),大大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重要的历史现象

①南方地区的开发: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因此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主要原因),从而使得本就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区得到开发,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由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吸引和强大政权的政府,在我国古代,一直有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定居的历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达到一个高潮,大量内迁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杂居相处,彼此的风俗习惯不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了北魏时期,孝文帝强有力的汉化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是关于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历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