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期的林长民林长民,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起林徽因,大家一定知道,而林长民正是林徽因的父亲。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林长民早年对清朝科举制度心生厌烦,便留学日本,学习政治和经济林长民。回国后,他在福州法政学堂任教,后来专注于民国法制研究。武昌起义后,林长民到临时参议院任秘书长,从此步入政坛。而在担任民国外交事务委员会事务主任时,由林长民点燃的一件事,让他的人生达到了顶峰—这件事就是对历史有着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密约,规定日本将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同时,中国代表曹汝霖与日本也秘密签订了济顺林长民、高徐两条铁路由日本出资建设的密约。而第一时间截获这一消息的正是林长民。

无比悲愤的林长民,随后在5月2日的《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外交部敬告国民书》,虽然不足300字,却铿锵有力,极具渲染力,其中的“今果至此,则胶洲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等话语至今还被人传诵。这篇文章也像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举国震惊之下,各地民众纷纷上街抗议。

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走出学校请愿,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也加入队伍。此时,一部分学生在林长民的带领下,先是点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而后开始请愿,至此,“五四”运动爆发。它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也直接影响了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后,林长民带着林徽因到欧洲考察,当他看到欧洲的繁华时,踌躇满志地想把欧洲的所见所闻应用于中国实践,不承想,此时军阀混战,你下台我登场,政局的不稳定,让他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正在这时,东北军阀张作霖的第三方面军司令郭松龄反奉,虽然郭松龄手下的战将很多,但懂政治的很少。起兵反奉没有懂政治的,也走不远,这一点,郭松龄非常清醒。正好这时,林长民在北京家里无事做,天天在观察局势。郭松龄便亲派特使邀请林长民出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诚意,并承诺:一旦把张作霖打倒,或是撵张作霖出东三省,东三省经济民生等事务全部交由林长民治理,奉天省长也非他莫属。

林长民权衡了一段时间,感觉只有这条路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果郭松龄反奉成功,就先在东三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如果郭松龄能统一全国,那自己的主张就完全可以实现了。想到这里,林长民决定加入郭松龄的反奉阵营。加入后,林长民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郭松龄的许多通电全部出自他手,据说,张作霖看了这些通电后都说:“郭松龄找到能人了,这个人的笔墨能杀人。”

​只可惜,林长民的抱负最终没有成功,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带着林长民逃脱,途中,林长民遭到了张作霖手下的骑兵追杀,最后身中数弹身亡。

历史不能重来,如果当初林长民不加入郭松龄的阵营,或许他的人生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程 刚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1925年年末,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死于奉系军阀张作霖军队的机枪扫射之下时,林徽因正在美国留学。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林徽因可是民国时有数的才女加美女,她聪明漂亮又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诗。乃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徐志摩的心仪对象,大学问家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佳偶。

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也是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知道,没他就没有五四运动

作为梁启超的亲家,林长民同样是风云人物,民国初建,黎元洪任参政院院长时,林长民任秘书长。段祺瑞组织内阁,林长民是司法总长。因为他在段内阁任职时间短,仅仅三个月,所以他锲刻一印,印文自称“三月司寇”。

林长民能诗善文,兼一手好书法。可以说林徽因正是其家学深厚影响,方显得在民国女子中出类拔萃。

林长民何以被奉系军阀射杀呢?

先得说一个叫郭松龄的人,郭松龄(1983—1925),辽宁沈阳人。人长得高大,喜欢穿俄式军装,人称“郭鬼子”,本是张作霖手下一员骁勇善战并且极具谋略的猛将,与张学良共同“匹配”指挥部队作战,屡有战功,可谓是时的风云人物和传奇人物。因见不得张作霖购买武器,预备扩大内战,而在1925年起兵倒戈,图谋取张作霖而代之。

郭松龄需要有权谋的名人相助,遂想到林长民,向林长民发出邀请,并示意给林长民的职务是奉天(即今辽宁)省长,林长民被打动了,他也想添一番作为。

林长民应郭松龄之召这件事,他的知交颇多劝阻。劝阻者之一就是梁启超。经过戊戌变法的经历,梁启超对政治已经不感兴趣,更多地埋头于学问,他知道林长民与自己差不多,都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需转身时且转身,否则,“老鼠钻角里,转不过身来。”

林长民并不听劝,开启了自己的东北之行,但刚抵达,草草住下,郭松龄以显败相,几日后,郭松龄在白旗堡和其妻韩淑秀一块被擒并杀害。张作霖还命令将两人尸体在小河沿曝尸三日。

林长民见大事不妙,只好乘乡间大车逃循,途中遇到了奉系部队,机关枪对着大车一通乱射,林长民慌忙跳下车,仍被流弹击中,死于非命。其家属曾多方寻觅其尸,终未能得。

梁启超撰有挽联,可以说是对林长民的平生概括和中肯评价:

无所废,孰能兴,十年补苴艰难,直愚公移山而已;

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义气,竟舍身饲虎为之。

林长民出事后,梁启超致函同时在美留学的儿子梁思成,要他照顾和开守林徽因,并给予林徽因留学的资助,使林徽因得以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