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因蔡廷锴。
首先,能评上元帅,必然是长期为党为革命奋斗,立下过赫赫战功蔡廷锴。如果从南昌起义开始蔡廷锴一直追随党,最后说不定也能评上,可惜,他带领第十师离开了起义队伍。所以这一条,就注定和元帅无缘。
其次蔡廷锴,蔡廷锴虽然名气很大,但在和我党建立联系并最后参加新中国建设时,已经是无职无权。而后来授衔时的原国军将领,大都是起义时掌握一定规模部队的,例如授予上将的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民革内,蔡廷锴在政治地位上不如国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济深,廖仲恺夫人、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在国民党军队的影响力也不如后来加入的张治中。
如果连李济深、张治中这样的人都没有被评为元帅,那么蔡廷锴也不可能。
蔡廷锴(Tsai Tingkai),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罗定,毕业于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19路军上将总司令,1968年4月25日逝世。蔡廷锴凭过人的战功,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