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谈谈你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义和团口号?

正确答案义和团口号:解题与分析

(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义和团口号。
  但是,这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停留在把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4)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但是,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这类口号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封建统治的警觉;“灭洋”虽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这个答案绝对正确 呵呵

对这个口号的评价,要辩证地看,要从两个方面去看。

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

“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9世纪末,面临外国列强的侵略,从山东沿海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把矛头从清政府身上转移到外国列强身上,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抵御外国侵略,是灭洋,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变成了民族矛盾。但是这个口号也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的本质的认识是模糊的,有许多朴素的本质,因为把保国的希望寄托在腐朽的清朝政府身上是毫无希望可言的。也就是说义和团提出保国是非常明智的,但是不是保清朝朝廷,更不是保皇帝,只能是保中华民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