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坏事干多了就会自取灭亡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句古时就出现的汉语诗词,出处在左传,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什么意思..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什么意思..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当妻子,后来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在生产时受到了惊吓姜氏很讨厌庄公,一味宠爱共叔段,使共叔段干了许多不仁义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

后来果然因为不得民心被百姓背叛逃跑,并且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庄公获得胜利以后将姜氏安置到了城颖,并且对着她发誓说除非到了黄泉地下,否则你我母子再不相见,事后又非常后悔,于是想办法修复了母子关系多行不义必自毙。

读解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账”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

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 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 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 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 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

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居高临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 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 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