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江燮元: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参考
这个百度一搜就有了。~写的狠详细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坐谨慎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
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往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那里只是画呢?。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江燮元;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文章开始写望琅岈,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
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于,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齐燮元(1879-1946)汉奸江燮元。字抚万,直隶宁河(今属天津市)人。光绪年间秀才,后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原为直系军阀,曾任北洋军第六镇参谋长,第六师师长兼江宁镇守使,江苏督军,苏皖赣巡阅使等职。1924年与皖系军阀卢永祥发生江、浙战争,将卢击败。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军击败后免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历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和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等职,配合日军"扫荡"残杀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后被捕,1946年被枪决。
下为传闻:
个头不高,一只眼斜,嘴儿能说会道,因此流传有斜眼司令善狡辩之说。
该人原名齐英,考中秀才后,正逢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招收学员,齐英认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时候到了,忙打点行囊奔赴保定报考。
学堂考文韬武略,齐英并不发愁,发愁的是最后体检。当时要求军官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齐英身材瘦小,一只眼斜,想要录取谈何容易。
体检这天,报考者从高到低一字排开,齐英只能排到最后一个,负责体检的于、杨两个教官,从队首检查到队尾,最后到了齐英面前。于教官负责责检查身材,他看了齐英不由的摇了摇了头。齐英一看要坏,忙敬礼说道:“学生身虽小而志如鸿鹄。”于教官听了很惊奇,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出口竟如此不凡。
按着杨教官司过来检查相貌,他看了齐英不由得嘬了一下牙花子。齐英一看又要坏,又是一个敬礼,说道:“学生眼虽斜而能识远。”杨教官是这次考试的主考,曾看过齐英的考卷,很赏识此人,他听完齐英的申辩,点点头,笑而不语地走了。
杨教官祖籍金陵,后举家移居宁河县芦台镇,除对齐英赏识外,谁能肯定不带一丝故乡情。
事后,杨教官征求于教官意见,于教官心领神会,何不顺水推舟成全此事。
就这样,齐英成了该学堂炮兵科二期学员,毕业后更名为齐燮元,开始了他直步青云的军阀生涯。然而,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站在军事法庭上,再也无法狡辩了,1946年被处决于南京雨花台。
。
齐燮元(1879年—1946年),字抚万,号耀珊,中国天津宁河人,直系军阀主要将领之一。
齐在光绪年间考中秀才,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一度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北洋政府陆军第六师第十二旅旅长,1916年升任第六师师长,率部抵御护国军的进攻。
1917年,李纯任江苏都督,率第六师等部队前往江苏。1920年,李纯死,齐燮元接任江苏都督一职。1924年9月,齐燮元与皖系的浙江都督卢永祥发生江浙战争。10月13日,在福建孙传芳的援助下,齐燮元大败浙江军,成为江浙霸主。
但是,不久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受到惨重打击,北洋政府被奉系和皖系把持,12月11日,皖系执政段祺瑞免去齐的都督职务。
齐拒不交权,遭到奉系张宗昌的进攻,1925年初,齐战败逃往日本。
1926年,齐回到国内,托庇于吴佩孚帐下,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1930年,齐在中原大战时加入阎锡山一方,任江北招讨使。阎战败后,齐隐居于天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齐在日军扶持下出任华北治安军总司令。
战后,齐因汉奸罪受审,定罪后于1946年被枪决于南京雨花台。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