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中国历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

西咸阳东北)人,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她是史学家班彪之女中国历史学家、班固与班超之妹,家学 渊源,尤擅文采,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 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14岁 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早寡,育有一子和 多女。

其兄班固著《汉书》中国历史学家,八表及《天文志》遗

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 《汉书》遂成。《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 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

第七表和第六志两部分,都是班昭在班固死 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仍谦逊地冠上了她哥 哥班固的名字。相传,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 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跪

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她的讲解。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国史学史和 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较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部历 史学杰作的最困难部分,并不是通常被认为是《汉书》作者的班 固所写,而是他的妹妹班昭续补而成。班昭也因此被成为中国 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史记》成书以后,没有如司马迁设想的那样“藏之名山”,而 是迅即流传开来,很快成为大家公认的权威史书。此后,很多人 都续写过《史记》,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人都写过《史记》的续 篇。东汉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认为那些《史记》的续篇“多鄙 俗”,不足与原著并列,于是“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 十篇”,这就是《汉书》的雏形。
  班彪死后,班固辞官归里,“以彪 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想要完成父亲未尽的事 业。不料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班固被捕下狱,多亏弟弟班超驰 赴洛阳,诣阙上书,表明班固著书的初衷,郡守也把抄没的书稿奏上,明帝非常赞赏,封他做兰台令史,修成《世祖本纪》。
  班固又做成纪传二十八篇,明帝见了,知道他的志向,于是让他完成《汉书》。班固受命以后,“潜精积思二十余年”,从汉高祖刘邦讲起,一直到王莽之死,叙述了二百三十年的历史。史载,“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但是,班固死的时候,《汉书》还没有完成,剩下八个表及《天文志》仍付阙如,和帝令班昭利用藏在东观的皇家典籍续成之。
  班昭是班彪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妹妹,又名姬,字惠班。班昭嫁给扶风曹世叔,但是丈夫早卒,她一直孀居。受命以后,班昭完成了《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而这恰恰是全书中最为繁琐和复杂的两个部分。除了续书,班昭还对《汉书》进行了解释,《后汉书。列女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大儒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班昭去世以后,马融的哥哥马续又将未完成的部分补足。班昭“博学高才”,皇帝将她召人宫中,“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因为她婆家姓曹,所以尊称为“曹大家(音太姑)”。邓太后临朝以后,班昭还曾“与闻政事”,大将军邓骘想要告老还乡,邓太后不许,还是因了班昭的劝说才同意的。
  她那位远征绝域的哥哥班超,年老想要回国,上疏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可是三年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回音。班昭上了一封软硬兼施的奏疏,既说“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又称“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班超终于得旨还家,归家一月之后就去世了。
  班氏一门、两世、四人,都可称得上是一代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