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管辖的自治共和国伊万诺夫。
苏联解体后伊万诺夫,车臣看到几个大型联邦共和国独立。它还想借此机会宣布独立,但随后被俄罗斯压制。
车臣的伊斯兰主义者不满意,他们一直与俄罗斯政府发生冲突伊万诺夫。从那时起,车臣成为骚乱的场所。
有道是动荡时期的英雄。由于达达耶夫的激进的“独立”思想,他于1991年10月(在苏联解体后)当选车臣总统。上任后,他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
杜达耶夫以前曾是苏联空军的少将。他看到苏联解体,感到机会来了,所以他毅然选择叛逆。
当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12月派遣部队前往车臣,以维护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
当安全部队到达车臣时,他们呼吁车臣武装分子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但遭到拒绝。
然后爆发了持续20个月的内战。
由于杜达耶夫(Dudayev)对俄罗斯军队的内部军事部署有很好的了解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时,俄罗斯预警机发现了杜耶夫卫星电话发出的电磁波,然后有两架Su-25战斗轰炸机向杜达耶夫40公里处发射了两枚导弹。
由于可靠的情报,导弹的命中率为100%,杜达耶夫和他周围的四名保镖当场丧生。
车臣的第二任总统是扬达尔比耶夫。在达伊达耶夫(Dudayev)担任车臣总统期间,扬达比耶夫(Yandarbiyev)升任副总统
为了成功选举总统,扬达尔比耶夫与俄罗斯中央政府谈判并签署了停火协议,以获得俄罗斯的支持。
担任代理总统一年多之后,扬达别耶夫对选举结果感到非常沮丧,因此他对俄罗斯发了怒,并继续了他的反俄思想。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扬达尔比耶夫在战斗后不久逃离了车臣,前往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 2001年,扬达尔比耶夫到卡塔尔躲了起来。2004年,俄罗斯特工用炸弹炸了他的车子和人。
马沙多夫是车臣的第二任正式总统。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他是政府武装部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俄罗斯军队入侵格罗兹尼时,马斯克哈多夫拒绝投降,并坚持进行游击行动。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媒体频频爆出马斯克哈多夫受伤的消息,但他们无法彻底铲除他。2005年3月,无奈之下,马沙多夫下令保镖杀死自己但是,有人说他是被俄罗斯军队的间谍杀害的
在前三位车臣总统被俄罗斯军队杀害后,巴赛耶夫成为叛军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成为车臣的非法总统。
巴赛耶夫是一个成熟的恐怖分子。
他甚至宣布:“为了车臣的利益,所有俄罗斯平民都是在车臣境内进行非法武装和法律攻击的目标。”他从未掩盖过赤裸裸的恐怖威胁。
如果面对面,巴赛耶夫仍然不是普京的对手。
但是,巴赛耶夫没有采取任何令人震惊的行动。相反,在2006年7月10日,他被装满卡车的炸药炸死。
关于巴赛耶夫被杀的新闻有很多版本。俄国人声称他被克格勃特工杀死
要先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回答另外两个问题:纳瓦尔尼是不是被人下毒?如果真的是遭人投毒,是不是普京亲自下的指令?
第一个问题,俄罗斯和美欧目前各执一词。最早收治纳瓦尔尼的鄂木斯克医院断定,纳瓦尔尼体内没有发现毒物痕迹,从而基本排除了被人故意下毒的可能性。俄媒还报道称,纳瓦尔尼在昏迷前一天喝酒喝到凌晨两点,不排除酒精与其日常服用药品发生反应,致其严重昏迷。(这个说法不太靠谱,一个成年人,会发生吃错药这种低级错误吗?)
美欧则一口咬定纳瓦尔尼是被人下毒,要求俄罗斯做出透明公开的调查。鉴于俄罗斯是有“严重前科的惯犯”,俄前特工利特维延科、克里斯帕里,以及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都曾遭人投毒,而俄特工部门被西方认定为幕后黑手。所以,西方对纳瓦尔尼昏迷事件的第一反应,这是俄罗斯特工部门干的。
如果真的是俄特工所为,会不会是普京亲自下的指令?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几乎是零。普京以克格勃出生的战略家,他不可能在俄国内用“下毒暗杀”这种很Low的方式去清理异议分子。这样干的国际影响,普京再清楚不过了。更何况,纳瓦尔尼虽然被西方封为“普京头号政敌”,但在俄国内政治影响有限,对普京根本构不成实质性威胁。
但是,普京手下擅自动手,替老大剪除潜在政治对手,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有分析称,白俄罗斯如火如荼的抗议活动让俄罗斯强力部门也感到压力备增,而白俄总统卢卡申科曾公开点名纳瓦尔尼的组织参与资助白俄抗议活动。纳瓦尔尼出事,是否与白俄局势有关,尚不得知。
至于普京批准纳瓦尔尼家人的申请,允许其前往德国就诊,相信是普京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首先,将救治纳瓦尔尼的主导权让出,是为了自证清白,避免陷入更大的被动。允许纳瓦尔尼境外就医,既尊重了病人家属的意愿,又体现了治病救人的人道精神。如果纳瓦尔尼在俄境内不治身亡,俄当局和普京本人将百口难辩,满世界喊冤也没人相信。
其次,德国是西方阵营中对俄相对友好国家。默克尔和普京的私交不错,据说默大妈为了争取让柏林医院收治纳瓦尔尼,还委托芬兰总统尼尼斯托给普京打了个电话,普京欣然同意。与死揪住“前特工克里斯帕尔中毒案”不放的英国不同,德国在纳瓦尔尼事件上会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它会适当敲打俄罗斯,在俄德能源合作上争取利益,但也会控制舆论影响,不太可能进行大肆炒作,抹黑俄罗斯的国际形象。
最后,普京大概率相信,与此前数宗中毒案一样,纳瓦尔尼的“中毒案”最终会查无实据,不了了之。而让政治对手置身境外(即便纳瓦尔尼能够康复,家人也很可能因担心其安危不再让他回到俄罗斯),是削弱其政治影响力的最佳方式。这一点,上世纪90年代流亡海外的俄罗斯众寡头的命运即是明证。
普京是个内心坚定的人,只要决定了去做,是不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和看法的。(作者:刘圣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