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龚半伦,我来回答。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萨沙第8647条回答龚半伦。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这主要是为满清的无能找个借口,或者说找个背锅侠龚半伦。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似乎圆明园被烧,不是满清无能,也不是洋鬼子过于凶悍,而是有汉奸作祟才会这样。

龚橙是龚自珍的长子,因科举考试失败,长期在上海居住就业。他会满文、蒙古文、汉语和英语,曾经担任威妥玛的秘书。

威妥玛担任江海关(上海海关)的税务司(海关首长),是个很有实权的官员。

在1857年期间,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威妥玛担任额尔金的中文秘书和翻译,也许龚橙就在他的身边帮忙。

所以,龚橙被易宗夔的《新世说》和李伯元的《南亭笔记》认为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向导。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

况且龚自珍早在1839年就辞官回家了,距离烧圆明园差不多20年。

龚橙不可能很了解圆明园的内部构造,他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这个皇帝的私人行宫。

而说龚橙带队去烧圆明园,其实很可笑。

圆明园在北京名气极大,皇帝常年在这里办公,而不是在紫禁城。可以说,只要是个北京人都会知道圆明园的位置,还需要龚橙带路?

况且,如果龚橙真的是带路党,英法联军众多军官都留下资料和回忆录之类,没有必要隐瞒。事实上,没有一个字记录龚橙,显然是野史而已。

龚自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清朝诗人,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叫《己亥杂诗》,全诗如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有一首我们也很熟悉,那就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首诗都是同样的内涵,那就是希望清王朝重视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龚自珍写这首诗与他的出身有关系的,他出身于贫农家庭,穷困潦倒。一生多次考试都不中,最后终于在快40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但是即使这样,也是仕途坎坷。不久便辞官去职,回家养老。

龚半伦:有人说清末龚自珍之子给八国联军带路去烧圆明园,对此你怎么看?

他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就是人到中年有了儿子,也就是龚半伦,龚自珍最大的失误就是太宠爱儿子,没有教育好这个儿子,以至于这个儿子虽然有才,但是品行低劣,目中无人。龚半伦,原名叫龚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所谓的半伦,也只是他晚年给自己的戏称:

所谓“半伦”者,是言其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爱一个小妾,五伦去了四伦半,故曰半伦。

他一生不像其父亲那样,爱好学习,坚持科举,所以说很早就放弃了科举考试,依靠其父亲积累的财富微薄度日,等财富挥霍一空的时间就空困潦倒了。

但是其有一个最大的特长就是英语特别好,那时候清王朝早已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已经处于半开放状态,龚半伦就找个一个给外国人当翻译的工作。

至于龚半伦给英法联军带路的事情,目前我们没有从古今中外任何史料记载中看到龚半伦给英法联军带路的事情,再者,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目标太大,英法联军也不会不知道的,估计随便一个北京流民都知道,更不用一个龚半伦带路的。至于恭亲王骂龚半伦汉奸这事,也是无中生有,虚构之事。

但是在英语联军侵略北京这件事情上,龚半伦有一件事却做得极不光彩,那就是充当了英法联军的翻译,并公开和恭亲王谈判,这个罪名是洗不掉的,正是因为这个角色,正是因为当翻译之事,才衍生出后来的带路和恭亲王对骂的之事,也就衍生出汉奸之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