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李仙洲。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这其实并不难分析李仙洲。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时常自比于管仲李仙洲、乐毅,当时的人都对此不以为然,只有崔州平、徐庶和诸葛亮交情深厚,认为诸葛亮确实可比管、乐。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原因如下:

第一,诸葛亮是人材。

由于对诸葛亮非常了解,知道诸葛亮具有卓越军事眼光和强悍的组织力、执行力。

这样的人,全国罕见,只要辅佐一个明君,不难出头。

第二,刘备具备三分天下的实力。

当时曹魏实力很强,东吴其次,剩下的主要是刘表、刘璋、马腾之流。

而刘备的能力超人,又是众望所归的人物,名气极大。

可以预计,假以时日,刘备不能夺得刘表和刘璋的地盘,同东吴联手对付曹操。

而曹操虽很强大,但军队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和西南的山地、水军作战。

第三,诸葛亮是徒劳。

这主要是蜀汉的实力太弱。

蜀汉即便控制荆州一部,人口不过100多万,东吴尚且有200多万。

而曹魏有四五百万。

这种情况下,蜀汉联手东吴,尚且能够和曹魏打平手,要想进攻灭亡曹魏基本没可能。

另外,蜀汉和东吴尚且有利益之争,并不是真正一条心,会互相牵制。

所以,诸葛亮再厉害他也是人不是神,以后来蜀汉区区90多万人口只能出动8万军队,如何对付曹魏三四十万大军?

况且曹魏在北方战斗力尚且强于蜀汉军队。

所以,诸葛亮行为是徒劳无功。

我看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那个版本,饰演曹操的就是鲍国安。

鲍国安这个演员我一点也不了解,没有看过他饰演的其他角色,但是,他饰演的曹操却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要想把这个复杂的人物演好,确实是一件难事,但是,鲍国安做到了。他通过无比丰富的动作、神态、表情,特别是眼神,艺术地再现了三国时期曹操这一“梟雄”。

我个人认为,在饰演曹操的所有演员中,鲍国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把曹操这个人演“活”了。

李岩的故事流传很广,但是根据顾城老先生的考证,可能根本没有李岩这个人。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李岩在很多文献里出现过,人吴伟业的《绥寇纪略》中记载:“杞县举人李岩者,初名信,熹庙大司马李精白之子也”。《明季北略》记载李岩和李自成两人遇到以后“相谈甚欢,相见恨晚”,连《明史·流贼传》中也记载:“杞县人李信者,逆案中尚书李精白子也”,后来很多野史、民间故事都采用了这个说法,特别是李岩和红娘子的故事,流传很广。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但是曾经参加过罗汝才的郑廉后来写的《豫变纪略》则说没有这个人:“杞县李岩则并无其人矣。予家距杞仅百余里,知交甚多,岂无见闻?而不幸而陷贼者亦未闻贼中有李将军杞县人。……其为乌有先生也。”

李仙洲:崔州平凭何断言刘备乃定乱之主,诸葛亮出山是逆天徒劳?

《南明史》作者顾诚针对这个问题查了很多资料,并写了一篇《李岩质疑》的文章。文章里提到为了查证李岩这个事情,顾城查阅了农民军所到过的地方的府志、州志、县志,这些文献里都没有提到李岩这个人,倒是有不少否认的。

在《杞县志》中,则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杞县有李岩这么一个人,而李精白家乡阜阳的县志也写了李岩和李精白毫无关系。而当时一些经历了闯王进京的人,比如杨士聪等人,在回忆录里也没有提到李岩这个人,所有记载李岩的事情都是之后出的书。

根据顾城考证,最早记载李岩的是《剿闯小史》,《剿闯小史》又叫《剿闯小说》、《剿闯孤忠小说》等名,刊刻于李自成撤出北京2个多月后,也就是1644年。《剿闯小史》既是小说,也收录了一些历史资料,因此有些人把里面的记录当做历史事实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