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傣族简介,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 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族源来自中国古代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傣族简介。
傣族有龙舟比赛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傣族简介、关门节和开门节。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
更多:
傣族的舞蹈比起音乐来,更为丰富多彩,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刀舞、蜡条舞、长甲舞等,巳为人们所熟知。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
我本人长期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对傣族文化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在广义上,泰国泰族与中国云南傣族同属于世界范围内的泰老民族,因此,以我个人理解,加上一些查阅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傣族传统文化与泰国泰族传统文化。
早期的泰族起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时期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之后,形成了现在泰族的雏形,由于地理文化差异,早期的泰族发生了一个长时间异化的过程,产生了非常多的分支,也成为了现今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主要人口构成,因此,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中国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其实是同一个民族,而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又是不同的两个民族,而事实上,“泰族”的“泰”与“傣族”的“傣”字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字,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两种中文音译。
从语言上开始说,泰(傣)族语言属于东亚语系,可以细分为大泰(傣)方言、兰纳方言,暹罗方言,红河流域方言四大方言,其中大泰(傣)方言(德宏)、兰纳方言(西双版纳)是中国境内傣族最主要的两种语言,而泰国泰族的主要语言是以暹罗方言以及一部分兰纳方言构成的,而文字也都是由印度婆罗米文字演变而来,在形体和结构上有一定差异。
在宗教信仰和民俗方面,中国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一样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无论出家僧人还是在家信徒,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和崇敬,菩提树、佛塔、佛像、经书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身披棕褐色袈裟的僧人社会地位是崇高的。同时泰国与中国傣族地区都有通过过泼水节来庆祝泰(傣)历新年的习俗,都是在公历的四月中旬,期间可以持续三到七天,这个节日在中国傣族与泰国泰族的传统中都是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可以看出,泰老民族在信仰民俗方面的维系还是非常紧密的。
在饮食上,泰国泰族和中国傣族因为地区和气候的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异,泰国泰族的饮食很大一部分受到中国、印度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响,以烹蒸、烘焙、烧烤、煎炸炒为主,在以浓香的泰式咖喱为主打的同时又用柠檬草等本地草药和椰汁、鱼露代替了其余浓香刺激的调料,讲究的是各种味道的相互补充和相互结合。而中国傣族因为居住地区潮湿炎热,很少做炒菜,以烤、蒸、炸、煮、腌、剁、舂为主,讲究的是佐料的调配,其中以酸、辣、苦(凉)为主,酸笋木瓜青柠檬,加上香茅草树番茄,食物种类繁多,山野河流所产,似乎都可入食,曾经有这样的一句戏言形容:“只要绿的都是菜,只要会动都是肉。”这种口味刺激风格独特的饮食习惯也成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傣族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异化时间很长,加上地域跨度非常大,泰国的泰族与中国的傣族虽然起于同源,但是也具有了非常多的不同,可谓各有特点,同时,这两个民族都因为独特的风情以及人民好客热情的性格,成为了很多人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我推荐想要更多了解这两个民族的人可以背上背包亲往体验,必会不虚此行,领略到古老的泰老民族的灿烂文化魅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