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能称帝十五年跟她的政治才能相关,没有出色的政绩与政治手段,武则天不敢称帝,更不可能当十五年皇帝武则天当了几年皇帝。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驾崩于公元705年,从天授元年690年继位称帝,到死前一直是皇帝。
武则天和宣太后芈月,吕太后吕雉一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武则天貌美且士族出身,这样的身份让她得以进入皇宫武则天当了几年皇帝。凭着她的天生丽质,她得到李治皇帝的垂青,得到皇后尊位。凭借她出色的政治头脑和帝王之术,武则天在李治身前已经成了唐帝国的实际当家人,号称“天后”!在李治朝,实际当家人天后武则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资源,为她称帝积蓄了力量!
李治死后,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帝,后又立儿子李旦为帝。看儿子们个个扶不上墙,为了天下万民计或者为了自己的权利欲,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封洛阳为神都武则天当了几年皇帝!
相比软蛋的儿子和丈夫们,武则天展现了她出色的政治能力!她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军事,任用能人贤士,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雄厚基础!正是因为武则天的功大于过,所以她才能在皇帝位置上做到死。
武则天死后,还政李唐王室,以皇后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清除了武则天家族的政治势力,李唐彻底掌握了大唐政权!
武则天一生从政40余年,的确政绩斐然,但她在位年间绝对不是天下太平。在国内爆发了徐敬业叛乱,为了清除异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酷吏刑讯逼供,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为了称帝她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去否认其政绩。
她的斐然政绩中就有对外战争的抵御和反击,足以说明当时并非天下太平。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公元692年,她趁吐蕃乱之机,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确立了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是武则天的军事政绩。下面我在为大家简略介绍下武则天政治、经济上的政绩:
政治上,革除时弊,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武则天称帝后,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她的统治集团因此获得并重用了狄仁杰、张柬之、裴行俭、唐休璟、娄师德等一大批才识之士,其后开元时期的治国名臣如名相姚崇、宋璟等也都是武则天时期擢用之人。如此,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能臣干将为其效命,对武则天的成功和政权巩固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人越来越多。大大刺激了文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 人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书”的社会风气,就是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道:“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除诗歌以外,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她注意劝课农桑,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还曾组织人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贬官或革职,以田地垦辟、户口增减情况奖惩地方官吏。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武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