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唐朝悲惨的太子多。汉朝惨的太子寥寥无几梁王李忠,唐朝则很少有太子是无忧无虑到继位的,许多皇帝还先后倒台过好几个太子。我们花点功夫,把两个朝代的太子情况都列一下,看看到底哪边惨的多。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先看西汉梁王李忠: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汉高祖刘邦太子刘盈,虽然早年在刘邦逃亡时把他推下马车,留下些心理阴影,刘邦也曾动过废太子改立刘如意的意思,但刘盈最终还是有惊无险成功即位了,只能说有些坎坷,不算特别惨梁王李忠。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惠帝刘盈,没有立过太子。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都是小孩子,无子。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文帝刘恒,太子刘启,无灾无难即位,不惨。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景帝刘启,第一个庶太子长子刘荣,因母亲栗姬失宠被废为临江王。武帝即位后因为侵占宗庙土地,被酷吏郅都逼死,惨。第二任太子刘彻,顺利即位,不惨。

梁王李忠:西汉悲惨太子和大唐悲惨太子哪边更多?

武帝刘彻,第一任太子刘据,巫蛊之祸被诬陷,起兵造反,兵败自杀,惨。第二任太子刘弗陵,顺利即位,不惨。

昭帝刘弗陵,无子。废帝刘贺,即位一个月不到被废,未立太子。

宣帝刘询,太子刘奭,顺利即位,不惨。

元帝刘奭,太子刘骜,顺利即位,不惨。

成帝刘骜,无子,立侄子刘欣为太子,顺利即位,不惨。

哀帝刘欣,无子,未立太子。

平帝刘衎,无子,王莽以刘婴居皇太子之位,被杀,惨。但这个皇太子是平帝死后才立的,应该说是没有没有加帝号的皇帝,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太子。

总结,西汉太子中,绝对属于惨的只有景帝第一任太子刘荣、武帝第一任太子刘据、平帝名义上的太子(实际上根本不能算太子)刘婴。最多加上有些坎坷的高祖太子刘盈。撑死算四个。

然后看唐朝,这个数字就吓人了。

高祖李渊,第一任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杀于玄武门,惨。第二任太子李世民,逼李渊退位,不惨。

太宗李世民,第一任太子李承乾,因父亲李世民宠爱弟弟李泰,最后企图发动叛乱,事败被废,不久病死,惨。第二任太子李治,顺利即位,不惨。

高宗李治,第一任太子为庶长子李忠,当时王皇后无子而立。后武则天成为皇后,李忠被废为梁王,因恐惧举止失当,被废为庶人,又被武则天指使人诬告谋反,被赐死,惨。第二任太子李弘,武则天长子,体弱多病,二十三岁猝死,死因成谜,有或病死或为武则天毒杀,惨。第三任太子李贤,武则天次子,与母亲矛盾突显,被武则天指使人诬告谋反,被废为庶人,后李旦即位,武则天指使丘神绩将其赐死,惨。第四任太子李显,武则天第三子,即位为帝,但55天后就被废为庐陵王,被流放各地软禁,担惊受怕。武则天在位后期召回宫中,复立太子,又因为武则天的男宠,被逼杀死自己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女婿武延基。即位后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专权,最后竟自己被二人毒杀,惨。

武则天,自行称帝后废第四子睿宗李旦为皇嗣,但没有皇太子地位,李旦战战兢兢,常被诬告谋反,妻妾都被杀害,虽然最后哥哥李显复位,自己也再次称帝,还是看到儿子李隆基和和妹妹太平公主互相攻杀惨剧,最后黯然退位,比较惨。太子李显,不多说了。

中宗李显,第一任太子李重润(追封),李显初为太子时被高宗封为皇太孙,李显失位后被废为庶人。李显复立为太子,李重润为邵王,因为和没没李仙蕙、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专权,被赐死,李显复位后追封懿德太子。第二任太子李重俊,因不是韦后亲生加上妹妹安乐公主迫害,被逼发动兵变,最后失败被部下杀死,惨。

少帝李重茂,很快被废,无子。

睿宗李旦,太子李隆基,顺利即位并杀死太平公主稳固权力,不惨。

玄宗李隆基,第一任太子李瑛,因为李隆基宠幸武惠妃,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做太子,指使人诬陷李瑛谋反,被杀,惨。第二任太子李亨,因为奸相李林甫曾帮助武惠妃欲立李瑁,与李亨结仇,所以不遗余力陷害李亨,李林甫死后继任者杨国忠继续对李亨迫害,安史之乱后李亨与父亲分道扬镳,自立为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也是比较坎坷。

肃宗李亨,太子李豫,素为张皇后所恨,多次迫害,弟弟李倓已先被杀,自己也险遭毒手,父亲临终时在宦官帮助下才挫败张皇后阴谋,即位,这导致了长期大权为宦官掌控,也是比较坎坷。

代宗李豫,太子李适,顺利即位,不惨。

德宗李适,太子李诵,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因为自己的丈母娘郜国大长公主与朝臣淫乱并行巫蛊之术,牵连到李诵,李适几乎要改立养子舒王李谊为太子,被李泌(长安十二时辰那个李必原型)劝谏才没有废立。因为长期压抑,在父亲还在位时就中风病倒,几乎无法即位。最后勉强即位,仅在位半年就在宦官逼迫下禅让于太子李纯,次年去世,也比较惨。

顺宗李诵,太子李纯,因为李诵身体不好加上宦官专权,在位仅半年就被宦官逼迫禅让于太子李纯,倒是不惨。

宪宗李纯,第一任太子李宁,宪宗长子十九岁病逝,追谥惠昭太子。第二任太子李恒,为第三子,当时权宦吐突承璀拥护宪宗次子澧王李恽,宪宗也有些动心,但李恒依靠母亲郭贵妃地位尊贵(郭子仪孙女)终于登上太子之位。而吐突承璀一直不放弃拥护李恽。最终,宪宗暴毙,拥护李恒的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发动政变杀吐突承璀与李恽才让李恒顺利即位。

穆宗李恒,太子李湛,顺利即位。

敬宗李湛,未立太子。

文宗李昂,第一任太子李普(追封)。李昂是穆宗次子,哥哥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所杀,拥立宪宗之子绛王李悟为帝,王守澄、梁守谦又杀刘克明、李悟,改立李昂为帝。李昂将哥哥敬宗的长子李普视为己出,欲立为太子。但李普早夭,追谥悼怀太子。第二任太子李永,文宗长子,王德妃所生。但文宗宠幸杨贤妃,她不停说太子坏话,导致文宗屡次准备废太子,被群臣劝阻。虽未被废,李永深受打击,很快郁郁而终,惨。第三任太子李成美,李永死后,文宗没有在世的儿子了,立敬宗幼子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正式册立,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废太子立文宗弟弟李瀍为皇太帝,李瀍即位后改名李炎,仇士良杀李成美,惨。

武宗李炎,未立太子。宦官拥护宪宗之子李忱为皇太叔,继承皇位。

宣宗李忱,太子李温(宣宗死后宦官矫诏而立)。宣宗生前,喜爱第四子夔王李滋,而李温为长子,按理应该为太子,所以宣宗犹豫不决,一直未立太子。宣宗死后,宦官矫诏传旨立李温为太子,后即位改名李漼,在位期间骄奢淫逸,不理朝政。

懿宗李漼,太子李俨(病重后宦官所立)。懿宗病重,宦官们立其第五子普王李俨为太子,改名李儇,不久懿宗驾崩,即位。在为期间大权旁落,藩镇割据,黄巾起义后仓皇出逃,被各路藩镇控制,颠沛流离一生回京后驾崩。

僖宗李儇,未立太子。死后宦官拥立其弟懿宗第七子李杰为帝,改名李晔。

昭宗李晔,太子李祚(蒋玄晖所立),昭宗被朱温亲信蒋玄晖弑杀,假传圣旨立其第九子李祚为太子,旋即即位,改名李柷,被迫禅让于朱温,后被毒杀。

哀帝李柷,无子,被朱温逼迫禅让,后被毒杀。

唐朝的太子们,早期由于先天不足,从第一个太子李建成开始就不太平,导致皇帝猜忌太子、兄弟迫害太子、太子发动叛乱几乎成了惯例,就没几个安生的。后期朝政被宦官把持,太子都是按照宦官意思所立,也就是宦官的傀儡,自然是一个比一个惨。相比而言,西汉的太子们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