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历经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三朝,参与了“神龙政变”,“唐龙政变”之风云人物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唐玄宗为何要杀死太平公主?

史称她“沈敏多权略”,是一个追逐权势,心思缜密,胆大妄为之才女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唐玄宗为何要杀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唐玄宗为何要杀死太平公主?

一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生 平 简 介

(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的同胞妹妹。平生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

武则天虽毒,唯独对女儿太平另眼相待宠爱有加。曰:“吾女类我 ”。

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多有权谋… (范文澜《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

太平参与了张柬之等发动的“神龙政变”,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

中宗李显复位后,加太平号为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

中宗被韦后、安乐公主毒死。武韦一党磨刀霍霍,妄图除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而后黄袍加身。

在此万分危急关头,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一举灭掉武韦一党。

睿宗在位,政事多出太子李隆基及太平之手。

玄宗即位,太平图谋不轨。先天二年(713年)被李隆基赐死。

(二)、李隆基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七岁时,他随仪仗卫士入朝,被气势汹汹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喝阻,李隆基厉声斥责:这里是我们李家朝堂,关你什么事?武后听闻自己的孙子如此威严,人小鬼大,不由得爱从心头起,特加宠异。

成年后,李隆基仪范伟丽 ,英断多艺,英武神勇。

其率兵诛杀韦后 ,拥父登皇位,大功盖世,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二十五岁。坐上皇位二十七岁。

二、姑侄联手 雷霆出击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韦后令韦氏亲族分别把持军政要职,准备除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族而后临朝称制。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隆基与太平及其子卫尉卿薛崇简密谋,先下手为强,联络羽林军发动了“唐隆政变”,雷霆出击尽诛武韦一党。并由太平出面立睿宗李旦为帝。

李隆基与太平二人为政权回归李唐王朝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追逐权势 居功自傲

武韦既灭,睿宗即位。因太平公主立下大功,被晋封万户,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第一公主。

睿宗对太平宠信有加,任其干涉朝政。

太平因势利导,自张羽翼,宰相多出门庭,文武百官多依附之。至此权倾朝野,骄横无比。

唐睿宗也是一个昏懦人。他依靠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力量得帝位,因此,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使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宰相奏事,唐睿宗总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也要问有没有同太子商量过。这种昏懦表现,势必助长太平公主的专横,也自然要引起公主与太子间的冲突。《中国通史》

四、针锋相对 剑拔弩张

本来,太平自认为侄子年轻不以为意。势易时移,她发现这位太子英武明敏,年轻有为,不禁刮目相看。觉得他青年才俊,有魄力、有能力,必然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

同时李隆基也对姑姑经验老道、胆大妄为、心思缜密、谋略过人、心狠手辣,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双方都把当初的盟友当做未来的对手,互相防范。

二人猜忌愈深,矛盾愈烈。双方针锋,剑拔弩张。

为板倒太子,太平竟然极尽挑拨离间、造谣诽谤之能事,谗间东宫,谋生内变。

太平公主专力谋害李隆基,引用大量徒党来把持朝政,七个宰相中,五个是她的私人,其余文武官,依附她的有一大半。《中国通史》

大臣宋璟、姚元之向睿宗进言:太平有陷害太子意图,应把其送往东都洛阳闲置。睿宗不忍:朕现已无兄弟存世,唯有太平一妹,怎可远置东都。

睿宗到是个和事老,他虽放纵太平为恶,但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太子。

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忌惮玄宗英武,猜忌愈深。依仗当朝宰相、大将皆是其党羽,乃心生逆谋。

玄宗畏惧太平,亦投鼠忌器,唯恐惊劾上皇。只能隐秘准备,伺机而动。

五、刀光剑影 龙争虎斗

图穷匕首见。先天二年(713年)六月,太平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奸僧慧范等一帮死党,图谋废立,还与宫人元氏企图下毒害死玄宗。

太平图谋不轨,严重威胁到了刚刚登基李隆基的皇权。

这时大权在握的玄宗,依然演出了先发制人的一幕好戏,面对高举屠刀,亡命一搏的姑姑,他出其不意果断出击,快刀斩乱麻,将太平党羽一网打尽,赐死太平及诸子数人。

惟太平儿子薛崇简多次劝谏太平交出权力,反被母亲鞭挞,特免死,仍给原官,赐姓李。

在没收太平财产时发现,其家中财货山积,珍物比御府还多,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

结束语:刀光剑影、龙争虎斗,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的生死搏斗,以侄子李隆基大获全胜而告终。

二者你死我活的争斗,其实都是一个“权”字惹的祸。

太平被称之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其权势熏天,贵盛无比,富可敌国 。本应好自为之,激流勇退,荣华富贵了此一生。然自恃功高,贪得无厌,野心爆棚 ,胆大妄为,一意孤行。卒至祸起萧墙,骨肉相残,徒落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垂讥百世,贻秽千秋之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