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中鸭先知的原因
动物了解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动物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是十分了解的,有什么细微的变化都很容易察觉沈德潜。
最直接的就是,我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你家附近新开了什么店,或是什么老店关门了,你家对门来了什么邻居,楼下的马路在施工,准备扩建等等这一系列变化沈德潜;
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它们自己也是十分清楚,生活在天上的能知道天空的变化,生活在地下的能知道土地的变化,生活在水里的能知道水的变化,甚至你身上的细菌知道它们所处位置你身体的变化沈德潜。
想了解环境变化,就会想到相应的动物所以作者想写江水变化,就想到了水中动物,用动物来写它们生活环境变化甚为贴切。
至于为什么是鸭子,我想可以这样解释:
我们想到知道水温如何,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将手伸入水中,而水面上漂着的鸭子正好如此;
不用鱼儿大概是鱼在水中上下不定,而水中上下温度又是不同的,我们所讲水温就是手伸进去感知到的那部分,所以鸭子更合适;
不用其他与鸭子相似的动物,大概是因为相比较而言,鸭子最常见。
在头条中,出现的美联不少使人折服,但却实有些对联无论是出联或下对是有些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特别是在词性和平仄对应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事实。往往人们将错就错的进行下对,点赞叫好的人也确不少,其意图是相互鼓励,说白了点赞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一个尊重!并不是说他们一点都没有看出来,我相信点赞中的多数人是看出来了的,但不会去指责,即使指出也是比较策略、比较善意的给个暗示,比如说:你对得好,如果在某个字改一改就更完美了,或者在私信中指出。像这样鼓励对方帮助对方的的网友不在少数,対方当然肯接受了。只有个别人动不动是给别人一个猫洗脸,装出自己非常懂行的样子,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我总觉有点不妥。
头条既是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互通信息的平台,多数人还是以娱乐为主,寻个兴趣更加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个人认为,大家能够在头条相识是一种缘分,应该珍惜。大家应该开开心心地在头条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确保头条气分的更加和谐,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网友应有出发点。
问题:万楚七律《骢马》为什么被人认为可以媲美杜甫?
前言万楚留下来的诗不多,其中有两首七律,一篇是《五日观妓》,一篇就是《骢马》: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清人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杜甫咏马的诗有20多首,提到马的诗句几百首,咏马被评价与老杜相比,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了。
不过,万楚可是货真价实的开元进士出身,这一点可比当年的杜甫要风光多了。
一、第一联写身份高贵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骢是指毛色青白相杂的马,开篇第一句用金、青、白三种颜色写了一匹高贵神骏的马。第二句写主人骑着它在长安郊野的道路上来回溜达。
再往下看,可以看出这首咏物诗很明显以马喻人,诗人借咏马一抒心中块垒。
二、第二联,写其才能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这一联写骢马之快:朝驱东道、暮到河源。这一联可以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相比,《水经注》里也写道: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路程为600千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发夕至,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快。
三、第三联写其精神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颔联写的是才能,颈联是精神。战马具有艰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又有本事,又不计较还能吃苦,如此德才兼备的一匹马,如何不令人喜爱。
但是他的际遇又如何呢?
四、第四联写其怀才不遇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饮马长城窟行》与《行路难》都出自于古乐府。
尾联写其具有一定的才能,完全可以饮马长城窟,去天山一展雄姿。表示作者对于骢马的认可和期望。
但是这首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这匹马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了吗?有机会去战场建功立业吗?
作者的留白,正是为了表达这种怀才不遇的内心感想。
结束语咏物诗,多是借物喻人。作者用比拟的手段,表面上写物,其实是写人。此诗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好。可以和老杜的这首来比较一下: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同样是前面夸耀马的神骏与精神,最后一句是展望与期待。万楚这首七律与杜甫这首五律相比,万楚借物喻人的色彩更明显。
这也是清人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的主要原因 。
@老街味道
发布评论